信息發展營收同比飆升142.3%,北斗規模化應用全面爆發成智慧交通引擎
一、2024年年報業績概覽
2024年,公司持續穩步前行,實現營業收入26,872.73萬元,同比增長9.02%,展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768.41萬元,同比大幅減虧36.3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2,781.92萬元,同比減虧33.02%。全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148.61萬元,同比收窄18.94%,現金流狀況呈現出持續改善的積極趨勢。
進入2025年,公司延續了2024年四季度以來的強勁增長動能。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08.38萬元,同比增長高達142.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83.94萬元,同比減虧16.2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992.86萬元,同比減虧16.53%。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4,121.93萬元,較上年同期改善41.78%,收入和利潤的同步提升,遠超市場普遍預期,彰顯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的趨勢。
一季度收入的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智慧交通領域項目的持續高效推進與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兌現,特別是北斗自由流項目、車聯網數據服務和保險科技降賠場景應用的快速落地,帶動了規模化回款與業務擴展。
從季度表現來看,公司收入呈現逐季攀升的良好態勢。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達到11,914.61萬元,占全年收入的44.34%,反映出項目集中驗收、回款加速的周期性特征。在傳統TMT行業一季度、二季度普遍處于淡季的背景下,公司以智慧交通領域的持續突破實現了逆勢增長,北斗自由流、車聯網平臺建設、交通大數據應用等關鍵項目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2024年,公司堅定以智慧交通業務為核心,積極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成功搭建起涵蓋北斗自由流、車聯網、大數據服務等多維度、系統化的解決方案,進一步鞏固了在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領先地位,為未來的持續增長夯實了堅實基礎。
二、智慧交通爆發式增長,北斗規模化應用與數據要素業務成為核心引擎
2024年是北斗規模化應用的元年。隨著2G/3G逐步退網,基于4G/5G+北斗的部標機部署成為交通行業數字化升級的必然趨勢。信息發展搶抓行業變革機遇,于2024年底與中汽研簽訂約2億元訂單,標志著公司北斗自由流系統與智能駕駛輔助應用進一步深入乘用車與商用車領域 。2025年初,公司又與中國移動在天津簽署北斗規模化應用換裝合作協議,進一步夯實全國范圍內規模應用的拓展基礎。
基于北斗+AI+車路云一體化的戰略布局,公司正積極開拓道路改革、ETC2.0等未來增量市場,致力于通過規模化應用提升行業標準化水平并拓展新的應用空間。
數據要素業務初步打通閉環,變現模型優勢顯現
公司在年報中明確指出,部署擁有L2級別定位能力的北斗智能車載終端,目的不僅是拓展裝機量,更是為數據采集、數據服務打下堅實基礎。依托大規模前裝、準前裝與后裝布局,公司已實現全國范圍內多維度、立體化交通場景的數據規模覆蓋。
這些北斗智能終端所采集的數據具備高頻率、高精準度和高關聯性特征,是構建高質量、高密度、高時效性基礎數據資產池的關鍵原材料 。公司通過自研平臺對原始數據進行深度處理、結構化轉化,輸出標準化與定制化的數據服務,覆蓋保險風控、智慧物流、運營調度、應急響應等多行業場景,并在服務過程中不斷豐富行業知識圖譜和數據標簽體系,推動模型算法持續優化,形成兼具普適性與行業深度的數據生態系統。
公司數據要素轉化業務具備顯著的高彈性與規模效應。隨著北斗終端裝機量持續增長,特別是當規模達到百萬級以上時,整體固定成本與邊際成本將大幅下降,業務毛利率將隨之持續上行,釋放更大盈利潛力。同時,數據資源具備高度復用性,能夠循環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差異化需求,展現出極強的業務韌性與橫向拓展能力。
在保險科技領域,公司北斗+車聯網解決方案已率先實現與頭部保險公司的試點接入:
?依托GBCM平臺實現多維度駕駛行為建模;
?結合ASLM主動安全風控模型形成差異化定價能力;
?多項關鍵指標已同步對接保險公司后端承保及理賠系統,首批模擬風控降賠效果已初步顯現。
目前,公司與多家保險公司已完成系統對接,GBCM平臺及ASLM模型生成的駕駛風險分級、事故預警標記、行駛行為異常提醒等關鍵指標,已進入保險公司的承保、定價及理賠輔助決策系統。首批試點數據顯示,基于信息發展北斗車聯網數據支持的保險客戶,事故出險率較對照組下降顯著,部分險種風控降賠效果顯著。同時,在理賠環節,通過軌跡回放、行為分析等手段,有效縮短了理賠調查時間,提高了理賠準確率和客戶滿意度。
通過打通數據、模型與保險應用的全鏈條,公司已初步驗證了北斗+車聯網數據在保險科技領域的商業變現潛力,下一步將依托規模裝機量和深度數據積累,持續拓展與更多頭部保險機構在定制化保險產品開發、風險分層管理、車險智能定價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放大數據要素價值與保險業務協同效應。
不同于傳統需多家企業協同合作的行業模式,公司憑借全棧自研能力,能夠一體化完成數據采集、處理與服務輸出,大幅提升了數據要素變現效率。在2025年中國北斗交通應用大會上,公司憑借領先的綜合實力,榮獲“中國交通北斗規模應用創新示范單位”稱號,充分彰顯了在數據產業化方向上的先發優勢和行業引領地位。
車聯網平臺構建智能中樞,助推“裝車—上云—變現”路徑成型
此次一季報正式體現了公司在智慧交通領域的高速發展與技術突破。交信北斗車聯網平臺已構建起具備“邊端云一體化”能力的智慧交通中樞,融合北斗精準定位、V2X通信、AI決策引擎與大模型Agent技術,全面實現對車輛運營、行駛行為、風險標簽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
?平臺已廣泛服務于“兩客一危一貨”等重點營運車輛;
?通過接入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DMS(駕駛員監控系統)、AEBS(高級緊急制動系統)等設備,逐步構建起類L2級自動駕駛輔助能力;
?形成了覆蓋前裝、準前裝、后裝三大路徑的全面布局。
此外,在車端數據上云過程中,公司與保險、物流、能源、地圖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成功打造出“數據變現+產業協同”的商業閉環。根據目前公開資料顯示,國內尚無其他上市公司在智慧交通領域布局結構、規模與信息發展相同,信息發展在該板塊中具備明顯的行業唯一性與稀缺性,確立了中長期競爭護城河。
北斗自由流加速落地,海南省成為行業示范性標桿
在全國首個省級北斗自由流試點海南落地四周年之際,公司北斗自由流系統已實現了超3200公里省域路網全覆蓋,全面搭建了“OBU+云端平臺+模擬計費+主動安全風控”的一體化架構:
?車輛軌跡定位數據累計突破2195億條,總行駛里程突破94億公里;
?日均交易處理量達1.2億筆,模擬收費金額累計達21.8億元,其中高速公路部分達6.3億元;
?自研無源北斗OBU模塊實現量產應用,基于RTK+RTD技術,定位精度穩定在亞米級,接近厘米級水準;
?系統整體通過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多項技術適配與標準測試,逐步具備全國跨區域推廣能力。
在此基礎上,公司前瞻性推進了ETC2.0與北斗自由流的深度融合,在海南率先實現了新一代無障礙智慧收費試點。通過北斗高精度定位+ETC2.0智能通信系統協同工作,無需欄桿和傳統感應設備,車輛可實現不停車自由通過,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助力全國“無欄桿通行”目標加速落地,邁向“全國一張網”統一收費格局。
為支撐大規模自由流運營,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分析系統成為整個交通系統的“最強大腦”:
?依托AI深度學習算法,系統能夠每日處理高達10TB的交通流量數據;
?實現事故高發路段的提前預測,預測準確率達98%以上;
?在多個城市高速公路試點中,二次事故發生率明顯下降,有效提升道路整體安全水平,成為預防性安全管理的行業典范。
公司以海南為核心,分三階段構建出覆蓋“點-線-面”的完整運營體系,成功打造出全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無欄桿、無設備依賴、無障礙自由通行的北斗自由流示范區域,為智慧高速和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堅實樣本。交信北斗常務副總裁王少章在2025年北斗交通應用大會上指出,這一系列成果,源自交信北斗持續構建的“AI計費+邊緣計算+數據挖掘”技術體系,充分體現了“交通即數據,數據即服務”的新型交通治理范式。未來,隨著海南模式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更多省市,公司有望持續推動北斗自由流在全國范圍內加速復制落地,進一步鞏固信息發展在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并為公司打開廣闊的增量市場空間。
2024年,公司堅定聚焦智慧交通核心主線,實現穩健增長并持續改善現金流,智慧交通業務爆發式增長。北斗自由流規模應用在海南率先落地,車聯網平臺與數據要素變現體系加速成型。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超140%,遠超市場預期。公司正以“交通即數據、數據即服務”為引領,夯實行業領先地位,邁向更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階段。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