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深圳大學新增智能感知工程專業,培養“人工智能+X”復合型創新人才

深圳大學新增智能感知工程專業,培養“人工智能+X”復合型創新人才

讀創    2025-04-24

  近日,經教育部批準,深圳大學增設智能感知工程專業。該專業的獲批,是深圳大學在人工智能與光電信息、精密儀器、物聯網、智能系統、機器人等技術交叉融合創新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學校在智能感知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

  智能感知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中國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已把發展智能感知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感知技術在工業自動化、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醫療健康、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正在與各行各業快速融合,既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也引發全新的產業浪潮。

  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國家急需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創新創業型智能感知工程技術人才。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中強調重視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智能感知工程專業應運而生。智能感知工程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專業,主要面向機器人、航空航天、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低空經濟、工業檢測、智慧醫療等領域信息的智能獲取、處理及應用,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具備智能傳感器研究與開發、智能感知系統設計與分析以及智能裝備集成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就業前景廣闊。

  深圳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智能感知工程專業依托光學工程學科,該學科在2024年上海軟科位列全國第6名。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深厚的辦學經驗及先進的科研平臺,為智能感知工程專業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學科基礎。學院教師中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學經歷,以及企業工作或承擔校企合作項目經歷。學院還與華為、中興、大族激光等領軍企業深度合作,推動了科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將為國家和大灣區輸送具有智能感知專業實操性的人才。

  深圳大學智能感知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Python程序設計基礎、人工智能基礎、工程光學、先進傳感技術、機器視覺、自動控制原理、智能感知系統設計、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特色課程包括深度學習應用實踐、機器人應用實踐、智能制造基礎、微納制造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感知技術、先進感知材料與器件、微流控芯片檢測與傳感技術、超快信息感知與成像、光纖傳感技術等。該專業標準修業年限為4年,畢業后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圖片由深圳大學提供)

(文章來源:讀創)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