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對話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祎:AI不會淘汰人,用AI的人會淘汰不用AI的人

對話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祎:AI不會淘汰人,用AI的人會淘汰不用AI的人

新火種    2025-04-23

開直播做個人IP、出演AI編劇的短劇、拉一群大模型放一個群里吵架,無論是短視頻賽道還是大模型AI領域,周鴻祎都是最有話題的企業家之一。

他認為,企業家只做分內事不與大眾互動的觀念很落后;任何時代新人超越老人是趨勢,但自己心態還是年輕人;未來,用AI的人會淘汰不用AI的人;“AI幻覺”是與生俱來的特點,要解決,但也要寬容。

3月6日,紅星新聞記者對話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和他一起探討AI對行業的影響以及如何擁抱AI時代。周鴻祎還現場演示,與AI進行了一場關于AI開源、“AI幻覺”的辯論。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 攝影 張炎良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 攝影 張炎良

做個人IP

是每個企業家都應該考慮的

紅星新聞:您一直在做企業家IP,新能源汽車話題曾吸引很多關注。360轉型“All in AI”后,您又一直在做AI科普。作為企業家,為什么會選擇一直站在臺前跟大家互動?

周鴻祎:“企業家做好自己事情就行了,不去臺前與大眾互動”,這種觀點我認為是非常落后的。實際上企業家一直都在做IP的事情,就像原來接受媒體采訪一樣。企業要宣傳,要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要獲得客戶的認可,就需要和公眾做交流。像我們這些做To C業務、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企業,就是要跟消費者交朋友,要能聽到他們的反饋。原來的方法是通過傳統媒體,但無法跟客戶直接溝通;今天的短視頻和直播時代,可以跟客戶直接溝通了,做個人IP是每個企業家都應該關注的一個思路和方向。

全世界幾十億人每天都在看短視頻,你不用這種方式與他們溝通,你的企業就沒有話語權。

紅星新聞:那您習慣這種方式嗎?有些專業領域的人會覺得短視頻說專業內容,講不深也講不透,您覺得呢?

周鴻祎:作為企業家也好,技術專家也好,你自己可以把業務做得很專業,但越專業的人越應該能把專業的知識用老百姓能聽懂的語言去溝通。我來做AI科普,如果天天嘴上冒著一堆誰也聽不懂的名詞,這個科普是沒有意義的,還會讓老百姓對AI產生距離感。

我心態很年輕

可以用AI創造自己新的機會

紅星新聞:DeepSeek大熱,國內的幾個互聯網巨頭如騰訊、360、百度開發的AI產品如今紛紛把接入DeepSeek作為“大殺器”。為什么互聯網“前輩”會在AI賽道被新手超越?

周鴻祎:任何時代發展,一代新人超越老人一定是對的,這是歷史的趨勢。如果互聯網過了很多年,還永遠是幾個老人,這個行業就不正常了。

我雖然年紀上可能是個老人,但我的心態是年輕人的。AI給所有人同樣的機會,這與生理年齡沒關系,有的人才20歲,但看什么東西都老氣橫秋,不相信AI,就是一種老人心態。我雖然五十多了,但我對新事物總是熱情地去相信、去擁抱,去試圖用它來創造自己新的機會,所以我的心態還是很年輕的。

紅星新聞:您出演的《紅衣大叔用AI帶我穿越》是一部由AI參與編劇的短劇,您怎么評價AI參與的劇本?您覺得這部短劇怎么樣?

周鴻祎:我自己覺得很有意思。AI設計的幾個橋段我們都用了,比如機器人化裝成我的女秘書,給我咖啡里下毒。我沒有喝咖啡,又假裝給我按摩肩膀想從后面勒死我,但是被我掙扎逃脫了。我比較喜歡周星馳,我就問AI能不能把周星馳電影中的橋段編到短劇里,它也給我出了幾個主意。

短劇里的很多特效都是用納米AI的圖生視頻做的,比如我穿越蟲洞,拍一張照片就能生成視頻,一股氣流把我帶著飛到頭上的黑洞消失了,不像傳統的拍攝還要吊鋼絲、做綠幕。

AI在寫劇本、給創意、潤色臺詞方面都能提高效率,但特效方面跟電影不能比,比“五毛特效”強一點,可能是兩塊五的水平。

我覺得短劇行業可能會被AI徹底改變,隨著算力的增強,AI生成視頻的能力不斷提高,以后可能不需要有演員,也不需要拍了。你看一個短劇,把它扔給AI,就自動生成劇本和分鏡頭腳本,然后直接把后續視頻生產出來。你一邊看視頻,AI一邊在源源不斷地生產新視頻,你想讓誰演都可以通過換臉把他換上。如果你看了一半覺得情節不對,還可以要求AI改變故事走向,這就有點像互動游戲了。

紅星新聞:之前聽說您還拉了一個有50多個AI的群,讓他們在里面吵架,是真的嗎?

周鴻祎:我們納米AI里集成了50多個大模型,都可以分別使用。拉群不用拉那么多,你隨便拉三四個,它們就吵得不亦樂乎了,每一個大模型的說話能力都很強,但這些模型吵架特別耗資源。

所有行業都會被AI重塑

用AI的人會淘汰不用AI的人

紅星新聞:能否預測一下,在AI影響下,未來究竟會變成什么樣?我們的生活究竟會得到什么樣的改變?

周鴻祎:第一,未來你用AI可以寫文章,可以做規劃,可以創作各種視頻和圖片,哪怕你原來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AI都能賦予你一個超能力,所以可能要人人會用AI。

第二,萬物互聯會發展到萬物智能,以后我們所有的家電、智能電器、智能硬件設備都會被AI重塑一遍。未來,它們能真正理解你的想法,理解你用自然語言給他下達的指令。

第三,很多未來產業,像自動駕駛、具身智能等會在大模型支持下提前實現。原來大家開車離不開方向盤,但我認為今年和明年無人駕駛會得到充分普及。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里首次提到的具身智能,也是因為有了大模型的驅動,各種智能機器人才能成為現實。未來,家里可能有多個機器人,就像現在家里有多輛車一樣。

未來,整個工作生活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有的行業、所有的產品都會被AI重塑,這對我們的生活改變是巨大的。

紅星新聞:很多人擔心自己的行業會被取代,您這些天接受了很多記者采訪,您覺得記者會被取代嗎?

周鴻祎:什么行業什么崗位會被AI取代這個問題討論太多了。我覺得任何行業都會被AI重塑,任何崗位都會被AI沖擊,這是必然的。

但AI是一把雙刃劍,它本身是一個工具,能取代一部分職能;AI又可以給人賦能,可以讓人變成超級個體,所以我認為那些用AI的人會淘汰不用AI的人,而不是AI會淘汰什么人。

AI肯定會消滅一些傳統的崗位,但是它會產生更多的新崗位。未來在每個崗位上,那些用AI的人可以讓自己在AI幫助下更加勝任,人加AI的能力肯定是超過AI的。

“AI幻覺”是雙刃劍

建議適度包容大模型的“幻覺”

紅星新聞:現在的AI有時會騙人,編造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會讓人產生擔憂。這次您提案里也關注“AI幻覺”的問題,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影響?

周鴻祎:在技術上,“AI幻覺”是不可消除的,它是人工智能有人類智力的一種體現,人給什么就說什么的叫搜索引擎、叫數據庫,沒有智能性。

“幻覺”實際上是人類在研發這種超級人工智能的過程中,人工智能逐漸產生了一種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東西。你要希望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的話,就要容忍它的“幻覺”。

但“幻覺”是把雙刃劍,在醫療金融這種容錯率很低的領域是致命的;而文藝創作、科學研究或者需要腦力激蕩的地方,“AI幻覺”是非常有幫助的。我的建議就是,要尋找能夠讓“幻覺”發揮的技術框架,也要有一種能對“幻覺”進行抑制的方法。我們找到了很多方法,比如用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通過比對專業知識庫、網絡實時信息等方式予以矯正。

這次,我的一個提案就是希望國家鼓勵創新,對大模型以及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實施柔性監管,適度包容大模型的“幻覺”。對于“幻覺”導致的一般性失誤,給予企業自我糾正的機會,促進企業大膽創新、放手競爭。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