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日本醫生來漢“取經”,盛贊武漢協和醫院機器人技術

日本醫生來漢“取經”,盛贊武漢協和醫院機器人技術

新火種    2025-04-15

極目新聞通訊員 聶文聞 陳有為

“中國醫生很厲害!”3月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日本金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安井醫生即將結束為期四周的機器人手術學習之旅。他希望將先進的醫療方式和技術帶回國,解除患兒病痛。

近年來,以協和醫院為代表的武漢頭部醫療機構不斷加強對外國際交流,分享“中國智慧”與“中國經驗”,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醫生來漢學習。

dab2530d5718aaf6c3d6a13e77c7bbe.jpg

小兒外科王勇主任、湯紹濤教授、史雯嘉護士長等醫護向安井贈送禮物

日本醫生來漢學習:中國技術令他印象深刻

“這里每天完成多臺機器人手術,團隊配合默契、操作流程規范,令人驚嘆。中國同行對技術創新永不停步的追求,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核心精神。”46歲的安井芳孝感嘆道。

安井芳孝是日本金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外科的一名醫生。2024年8月,懷著對外科機器人手術的濃厚興趣,安井芳孝通過金澤醫科大學聯系到了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小兒外科湯紹濤教授,希望來學習機器人手術。很快,湯紹濤教授同意了他的請求。2月9日,他從日本來到中國,并抵達協和醫院,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

每天從查房開始,安井芳孝在協和醫院小兒外科會參與疑難病例討論,上臺觀摩疑難手術。安井芳孝表示,此次來武漢“取經”,主要學習小兒外科機器人手術,在日本的醫院接診的患兒數量較少,機器人手術在當地開展數量有限,疑難罕見病更是少見,如果將這項技術學會帶回日本,將造福更多日本患兒。

手把手教“微微創”:機器人手術巧解巨結腸

2023年,協和醫院機器人手術大家庭再添“新成員”——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Xi正式“上崗”,第二臺手術機器人的應用也標志著該院“微微創”手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其中,小兒外科在機器人手術的應用上更為廣泛和適用。

9歲的晴晴(化名)來自湖北咸寧通城,自3歲開始就排便困難,經常三四天不解大便,后來晴晴的癥狀越來越嚴重,出現嚴重的腹痛、腹脹、肛門出血。輾轉到協和醫院小兒外科就診,湯紹濤教授檢查后確診為先天性巨結腸癥,這是小兒外科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畸形,必須手術治療。

考慮到孩子年紀小,團隊決定搭檔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上陣。“機械臂540°旋轉,可在孩子狹小的體腔內實現毫米級操作,三維高清視野使神經血管辨識度提升3倍以上。”2月18日,湯紹濤教授一邊為晴晴做手術,一邊介紹機器人手術要點。在機器人輔助下,團隊施行了結腸次全切除術、肛門外橫斷直腸Duhamel術。

bff4044f9c70e53ca610c76da30d7eb.jpg

湯紹濤教授帶安井醫生做機器人手術

每到一個手術的重要操作步驟,湯紹濤會詳細講解重點和操作知識點,其中“緊頂技術”“短盲袋”“肛門外橫斷直腸”等技術為湯教授的原創,安井醫生在一旁詳細記錄。術后,晴晴順利排便,腹痛腹脹的癥狀也逐漸消失,目前已經出院。

2e4f21eecdf49997dbe451cdd67e6c3.jpg

湯紹濤教授帶安井醫生(左)檢查晴晴術后的恢復情況

年完成量逾百例,機器人手術量走在國內前列

自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落戶協和醫院以來,其應用范圍已逐步覆蓋小兒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婦產科等多個領域。據了解,2024年,協和醫院全年完成機器人手術約1187例,其中小兒外科完成量約195例。

“兒童的組織器官相對于成人更小,血管、管道更細,更加需要精準的手術。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能為醫生提供更清晰、逼真的人體3D視野。同時機械臂體積更小,手術的操作空間更大,便利于復雜的手術;在高清識別腫瘤邊界的基礎上,醫生可以將相關的血管、神經仔細分離出來,完整切除腫瘤,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湯紹濤說,對于位置特別縱深的手術部位,范圍小、難度高的病變,機器人手術更能體現優勢并且操作方便,讓患兒出血量少、手術更安全。

科室通過創新技術,將機器人外科成功應用于嬰幼兒甚至新生兒手術。機器人巨結腸手術保留括約肌和神經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雜志《Ann Surg》,長期療效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新生兒食管閉鎖機器人手術新技術登錄《Int J Surg》,顯著減少了吻合口漏和狹窄,為全球兒外科發展貢獻了協和力量。

“隨著機器人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范圍必將不斷拓展,滿足更多患兒醫療服務需求。”小兒外科主任王勇教授介紹,從全國首例坐骨連體嬰兒成功分離并雙雙存活、一滴血檢測膽道閉鎖、中國首例新生兒機器人手術到機器人手術年完成量約200例,經過幾代小兒外科主任的共同努力,學科已成為基礎扎實、人才梯隊健全、技術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醫教研均衡發展的學科,目前已成為湖北省最大的小兒外科疾病治療中心、學術牽頭單位之一。

攜手共進展未來:構建全球兒科診療共同體

隨著中日醫學交流持續深化,協和醫院將聯合金澤大學、藤田醫科大學等醫療機構,在機器人手術標準化、兒童腫瘤精準治療等領域開展跨國多中心研究。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孫暉說:“協和醫院始終以開放姿態推動醫學無國界協作,讓中國智慧惠及世界兒童健康事業。”

78097fdc609153214099b8e91ec35a2.jpg

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孫暉熱烈歡迎安井醫生的到來

如今,協和醫院擁有國際醫學門診,并培養國際醫生,廣泛開展多領域的國際交流。該院憑借其技術領先性、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化合作網絡,成為武漢市打造國際醫學高地的核心引擎。未來將不斷深化跨國協作,推動“醫療高地”向“全球健康創新樞紐”升級。

(來源:極目新聞)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