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外骨骼機器人落地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指出,外骨骼機器人可為工業、物流、戶外運動等多種場景提供助力和為醫療場景滿足康養需求,作為一種人機緊耦合系統受益于AI和工業控制技術的迭代發展。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日漸增加的康養需求和日益減少的勞動力為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建議關注具備確定性的核心零部件環節和部分相關設備企業。重點推薦通過入股創業團隊布局外骨骼機器人,并利用自身工廠作為應用場景的企業。建議關注具備布局潛力的工業控制和自動化領域企業以及以外骨骼為主要業務的部分初創企業。
研報原文如下:
▍外骨骼機器人主要提供助力,在各類場景的落地可行性較強
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分為上肢、下肢和全身外骨骼等,可以增強肢體力量或為失能病人提供康復和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由控制、感知和機械驅動系統組成,主要感知人類的動作,電驅動提供助力。相比于人形機器人,其控制結構簡單,更多強調人機協作,對高階人工智能發展的依賴度較低,實際場景的落地可行性更強。
▍應用場景包括醫療、工業、軍工、運動等
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可以劃分為醫療和非醫療場景,其中非醫療場景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工業、軍工、物流、戶外運動等。醫療場景需要考慮失能病人等場景,對控制等方面要求較高,資質認證嚴格。非醫療場景本質相似,主要功能是為各類動作提供助力,側重負載能力和人機協作等。
▍老齡化帶動康養需求和勞動力減少,外骨骼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隨著AI、工業控制技術的發展,外骨骼機器人作為一種典型人機緊耦合系統,有望受益于人工智能等技術革新和工業控制的持續技術升級和成本下降,應用場景逐步鋪開,到2028年有望實現24億元以上的市場空間,2023-2025年CAGR達到50%以上。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到2030年65周歲以上人口有望超過3億(灼鼎咨詢預測),大量的康養需求和工業場景對勞動力的需求有望進一步開啟廣闊的市場空間。
▍風險因素:
技術迭代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零部件價格波動;其他技術路線對外骨骼形成替代的風險。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