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題前瞻】全球首款!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電池供電的可穿戴腦機接口設備
【今日導讀】
【主題詳情】
全球首款!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電池供電的可穿戴腦機接口設備
據媒體報道,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腦網絡組與腦機接口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近日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款電池供電的可穿戴閾上重復經顱磁刺激設備(rTMS),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根據預測,2023年全球市場規模達19.8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60億美元,五年復合年增長率25.22%。中信建投證券指出,腦機接口產業鏈上中游的技術進步帶來下游應用端不斷突破,近年來國內外在運動恢復、語言溝通、聽力重建等醫療領域的研究不斷出現里程碑式成果。在技術革新和政策紅利催化下,國內腦機接口公司有望逐步實現商業化應用。
公司方面,愛朋醫療搭建了基于腦電波的采集分析及產品轉化的技術平臺,同時公司控股的深圳朋睿腦科學技術有限公司,未來將依托腦機接口、柔性傳感、智能算法等技術,從事神經系統疾病診斷、認知訓練、睡眠監測等領域腦疾病數字化診療產品及平臺研發。麥瀾德現有的軟體手功能康復機器人系列產品,是腦機接口領域熱門和成熟的人體運動和意圖解碼的載體。公司(通過子公司南京銳詩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和市面主流的兩家腦機接口設備進行協同系統開發,形成了基于運動想象和視覺反饋的腦機接口-手功能康復系統,在臨床進行了驗證和實際應用。
快手可靈AI開始賺錢了,AI服務用戶已超500萬
在各個互聯網大廠還在探索AI的商業化場景時,快手可靈AI已經開始賺錢了。3月25日,快手發布2024年Q4及全年業績顯示,全年總營收同比增長11.8%至1269億元,全年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72.5%達177億元。其中,可靈AI自商業化以來到今年2月累計營業收入超1億元。快手CEO程一笑曾透露,可靈AI服務用戶已超500萬,商業化單月流水超千萬,2025年預計會大幅增長。
目前國內AI視頻模型應用的網頁版訪問量增長較快、優勢顯著。其快速發展與應用賦能廣告營銷、影視、游戲等傳媒板塊,加快實現行業降本增效及內容資產價值重估。中信證券認為,文生視頻行業發展自Sora發布后明顯加速,新一代視頻生成模型的架構范式已經形成,新架構模型性能提升顯著,模型產品百花齊放料將為賦能應用場景提供豐富可能,看好與生產場景相結合的視頻創意工具行業受益于文生視頻模型性能提升。
上市公司中,安諾其旗下意間AI提供AI繪畫、AI寫真、AI動圖(視頻)內容創作社交平臺。目前意間ai擁有2000萬C端用戶,與各類IP品牌合作,聯合跨界營銷,如聯合舉辦AIGC大賽,跨界AIGC文創,品牌方IP宣傳活動等。矩陣股份研發了設計師AIGC智能設計平臺,該平臺基于AI大模型以及海量案例數據學習,眾多設計師的應用以及對參數的調試,形成包含創意圖在內的一鍵式自動生成系統化服務。
比亞迪打通了鈉電的生產工藝,近期催化密集來臨
近日,比亞迪發布2024年年報,其中表示公司低成本長壽命鈉離子電池實現了200Ah的電芯容量,10000+的循環性能,優于鋰電的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溫性能等。公司打通了鈉電的生產工藝,達成了MWh級儲能系統的落地,為鈉電的規模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3月28日,中科海鈉公司將于安徽阜陽全球首發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在鈉離子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上邁出新的一步。
鈉電池的應用場景包括:A00-A級車、小動力(兩輪車、叉車)、數據中心儲能、大儲及特定消費電池場景。民生證券電新團隊看好鈉電池的核心優勢,包括成本低、安全性高、低溫性能好、倍率性好,預計2026年鈉電池需求超50GWh,相較于全固態電池遠期的星辰大海,已邁開產業化腳步。
上市公司中,百合花控股的內蒙古源晟制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產、銷售金屬鈉等業務,設計產能為2萬噸/年金屬鈉及3萬噸/年液氯副產。永杰新材與浙江理工大學簽訂委托研發協議。由公司出資30萬委托浙江理工大學進行“鈉離子電池用涂碳鋁箔的水性粘結劑和涂碳漿料研發”。
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突破,該公司重大成果全球首發
近日,由長沙量子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建設的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在大澤湖海歸小鎮正式啟動,該公司研發的光腔鎖頻儀這一重大科技成果同時全球首發,這也是作為未來產業的量子科技在長沙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的一項重大突破。
華安證券分析指出,量子信息技術在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遠的未來,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換道超車”、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的重要核心技術。市場規模方面,有機構預測,到2035年,量子科技的市場規模將到20億美元左右,而到2050年,量子科技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600億美元左右。
上市公司中,復旦復華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就攜手開拓超導量子計算機應用市場,共謀量子計算產業發展達成合作意向。國芯科技全資子公司天津國芯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問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芯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已經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合作成立量子芯片聯合實驗室,依托于該聯合實驗室,國芯科技和問天量子等正在共同開展量子密碼技術的應用工作。
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持續火熱,該類產品市場需求水漲船高
據報道,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是機器人伺服電機的核心材料。隨著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持續火熱,稀土磁材市場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AI大模型的賦能,將促進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消費電子、低空經濟等相關產業的提升,也將擴大對稀土永磁產品的需求。中泰證券指出,人形機器人打開遠期成長空間。2022年Tesla發布第一代Optimus,近幾年不斷迭代,2025年將開始進入量產階段,預計25年生產數千臺人形機器人,2026年計劃將產量提高10倍,即5-10萬臺,同期國內廠商也持續加碼對人形機器人的投入。按照一臺人形機器人單位用量2-4kg釹鐵硼,假設遠期達到1億臺,對磁材需求量將達到20-40萬噸,相當于再造一個稀土永磁市場,遠期空間廣闊。
上市公司中,金力永磁正積極配合世界知名客戶的人形機器人用磁組件的研發,并且陸續有小批量的交付。英思特主要從事稀土永磁材料應用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是單磁體應用器件和磁組件應用器件,產品可以應用于人形機器人中的電機、減速器、關節靈巧手等。銀河磁體一直致力于稀土永磁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用于汽車、節能家電、電動工具、機器人、信息技術、消費類電子、辦公自動化和工廠自動化設備等多種領域的電機。
國資委稱央企AI產業將進一步提速加力
據媒體報道,在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媒體通氣會上,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央企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將進一步提速加力。該負責人表示,國務院國資委持續深化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指導央企緊盯發展態勢、服務國家戰略,全力當好國家智算基礎設施的重要供給者、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重要破題者、產業體系化布局的重要組織者,著力提升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全方位的能力,在應用、算力、數據、模型等人工智能產業重點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東莞證券認為,人工智能是科技行業成長的核心驅動力,也是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主戰場,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大模型持續降本增效,有助于加速AI應用場景落地,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也將推動AI手機與PC、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加速普及,上游算力、下游終端與應用公司有望受益。
公司方面,長江通信實控人國務院國資委,公司通過融合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應急通信、數據治理與分析等解決方案,滿足公安、消防等部門的多元化需求。中青旅控股股東是中國青旅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綜合旅行服務板塊中青旅遨游旅行在遨游旅行APP、遨游旅行微信小程序、遨游旅行公眾號等自有服務平臺接入DeepSeek大模型實現本地化部署,將AI大數據算法能力與旅行服務深度結合,全面開啟“AI+旅行”全新體驗。
該重要的化工原料資源緊缺,原材料長期漲價疊加運費存在上漲預期
據百川盈孚,2025年3月25日,溴素市場均價為280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大幅上漲3000元/噸,漲幅12.0%,較2024年同期上漲約9000元/噸。
溴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阻燃劑、制冷劑、醫藥、農藥、染料及石油鉆井等領域均有應用。溴系阻燃劑是溴素用量最大的產業,使用量占國內溴素總用量的六成以上。我國溴素資源十分短缺,主要分布在山東省萊州灣的地下鹵水中。德邦證券分析指出,近期馬士基、赫伯羅特、達飛、MSC已接連宣布4月的運價調整計劃,同時考慮到溴素屬于?;?,對運輸和儲存規范較高,或進一步增加供應鏈成本。原材料長期漲價疊加運費存在上漲預期,在溴資源緊缺且我國高度依賴進口的背景下,溴素漲價支撐力度或可持續。
上市公司中,亞鉀國際表示,2024年7月,公司年產2.5萬噸溴素擴建項目順利竣工,這是繼2023年5月首個年產1萬噸溴素產能基礎上進行的擴建項目。隨著溴素上下游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將有利于降低溴素原材料及運輸成本,強化溴素盈利性。山東?;靥幉澈HR州灣南岸,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海鹵水資源,生產銷售純堿、原鹽、燒堿、溴素、氯化鈣、小蘇打、硫酸鉀、氯化鎂等產品,是國內重要的海洋化工生產基地。
下游覆蓋eVTOL+機器人+儲能,該公司新一代細分半固態產品即將小批量量產
記者從孚能科技獲悉,孚能科技第二代eVTOL半固態電芯即將進入小批量量產階段,能量密度提升至320Wh/kg,快充時間縮短至15分鐘,有效載荷近半噸,可搭載5人飛行。
固態電池具備諸多優勢,包括更高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壽命、機械強度,更寬的溫度適應性和材料選擇性等,其中高安全+高容量為固態電池核心優勢。華西證券認為,除高端乘用車以及eVTOL,固態電池在儲能、商用車、機器人、特種動力、3C數碼產品等領域均有應用的可能性,有望推動固態電池的規模擴大。根據GGII預計,2024年固態電池出貨達7GWh,2030年出貨有望超過65GWh(比2024年增長828%);到2035年,出貨量有望進一步擴大至超過300GWh。
上市公司中,中科電氣對硅基類負極(包括面向固態電池的硅碳負極)有持續進行投入,目前已建設完成中試產線,且有產品向客戶送樣測試并獲得認可。傳藝科技半固態、固態電池尚處于研發階段。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