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小學生用AI趕作業:邊界在哪里

小學生用AI趕作業:邊界在哪里

新火種    2025-03-24

言詠/文 在DeepSeek(深度求索)的推動下,AI(人工智能)似乎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開學前夕,不少小學生用AI趕寒假作業。有三年級的孩子把作文題目和要求發給AI,立刻生成一篇作文,孩子照抄就完成任務。有的孩子把數學題交給AI,也能得到詳細、準確的解答。熱搜榜單上的詞條是“第一批用DeepSeek趕寒假作業的孩子出現了”。

未來已來。首先要明確的是,AI越來越深入地嵌入人類生活,這一浪潮不可逆轉。孩子生長在這樣的時代中,他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考方式必然與上一輩不同。在教育觀上,如果一味守成傳統思維,那無異于固步自封,也徒勞無益,在規范AI的使用上要秉持開放的理念。

但是,孩子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在借助AI進行學習時,邊界在哪里?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坦率地說,從目前他們借助AI做作業的情形看,我是有隱憂的。

就拿寫作文這件事來說,如果孩子只是把題目和要求發給AI,剩下的都讓AI代勞,可能會生成一篇文從字順甚至好詞連篇的作文,但這究竟是不是一篇好作文,答案是不確定的。從我自己的體會來說,如果想讓AI助力寫作,路徑可能會復雜得多,需要寫作者不斷地與AI互動,向它提問,給它喂素材,對AI反饋的素材進行取舍,加以追問。有時還要很明確地告訴AI,你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思考、判斷、選擇的占比很大,可以說,人依然是主導者。人與AI只有這樣合作,才可能磨合出一篇好文章。

何為好文章?對初練習作的孩子來說,很難有這樣的判斷力。好文章不是好詞句的組合,也不是用八股式框架簡單搭搭就可以完成的,好文章的內核是思想、是情感。這種判斷力的形成,需要日復一日的閱讀積累和寫作實踐,以及在成長中積累的閱歷和體驗。如果還沒來得及打牢這些基礎,就出現一條“捷徑”,有兩個隱憂。其一,可能會形成不好的范本效應。在沒有真正理解何為好文章之前,把AI當權威的孩子,會把AI在簡單互動模式下生成的可能并不是佳作的文章當成范文,這不利于文字審美力的養成。其實,在孩子的寫作中,真情實感是最可貴的,哪怕文字稍微稚嫩一點。其二,可能會導致思考的惰性化。既然發送一個指令就能完成任務,那還思考什么呢?但布局謀篇、起承轉合都是對人思考和邏輯的訓練,是孩童學習過程中應當夯實的基礎。

因此,孩子在使用AI學習時,一定需要有明確的邊界加以規范。首先,我們要向孩子傳遞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AI是工具,不是替代者”。基于這一原則,孩子要明確知道,直接復制AI的生成內容是不允許的,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在數學證明、作文創作等方面不適合直接使用AI,但在查找資料、語言潤色、提供靈感等方面可以尋求AI的幫助。家長和教育者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動態調整邊界,對低年級的孩子要更嚴格地限制AI使用,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人與AI的關系這種復雜的、需要一定思辨力的問題還難以理解。

其次,在AI時代,培養批判性思維,保護獨立思考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比如,在使用AI之前,要求孩子先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再借助AI優化或補充。對AI生成的內容,要引導孩子進行質疑和驗證,根據自己的需求選用,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其實,這也是一種良好的示范,讓孩子在具體應用場景中理解“人是最終決策者”的含義。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