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券商加緊“瘦身”,撤并動作密集,13家券商裁撤38家分支機構

券商加緊“瘦身”,撤并動作密集,13家券商裁撤38家分支機構

財聯社記者陳俊蘭    2025-03-12

3月11日訊(記者 陳俊蘭)自券商加快財富轉型以來,對分支機構布局調整優化一直是券商的核心任務之一,而這一趨勢不僅在延續并且還在不斷深化。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0日,15家券商共計撤銷38家營業部。對于分支機構的裁撤,券商普遍的說法為優化網點布局,也有部分券商表示是財富管理業務轉型與快速發展或順應公司轉型戰略需要。

在撤銷分支機構方面,不少券商選擇一次性撤銷多家,2月28日,東方證券發布公告,一次性撤銷了8家分支機構,是今年撤銷家數最多的券商,而在2024年,東方證券撤銷的分支機構僅為2家。

15家券商撤銷38家分支機構

繼去年券商撤銷超百家分支機構后,分支機構在今年的收縮仍在繼續,截至3月10日,至少有15家證券公司累計撤銷38家分支機構。

image

具體來看,2月共有9家券商公告宣布撤銷營業部,分別是東方證券、中航證券、西部證券、海通證券、愛建證券、光大證券、華林證券、方正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其中,東方證券精簡動作最大,一次性撤銷了位于廣西、山東、吉林、天津、江蘇等多個省市的8家營業部。

1月,共有6家券商公告宣布撤銷營業部,分別是中信建投證券、中泰證券、財達證券、國金證券、東興證券以及國融證券。其中,撤銷家數最多的是中信建投證券,一次性撤銷了邵陽、淮南、上海等地區的3家營業部。

除裁撤數量上居高的券商值得關注外,還有部分尚在推進并購流程的證券公司,在業務實質性整合之前,也在根據各自的經營情況縮減網點數量。2月24日,海通證券表示,為優化資源配置,決定撤銷霍爾果斯分公司。2月6日,國泰君安稱,為進一步優化網點布局,決定撤銷上海九江路證券營業部。當前,“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事項正進入換股實施階段,尚未進入業務整合或客戶資產整合。

另一單券業并購“西部+國融”已進入證監會反饋意見階段。同時,兩家券商已各自對網點布局進行優化。2月27日,西部證券公告稱,為推動公司財富管理業務轉型與快速發展,決定撤銷深圳前海證券營業部。國融證券也于1月8日表示,因經營需要,上海浦東大道證券營業部即將撤銷并停止營業。

券商撤銷營業部是多輪因素驅動結果

相較于前幾年券商大力擴張、四處布局以爭奪市場份額的態勢,近兩年來,券商營業部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收縮態勢顯著,裁撤成為了行業內營業部發展的主要走向。

業內人士指出,營業部撤銷并非新鮮事,究其背后原因或是行業面臨的多重挑戰與戰略轉型的迫切需求。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通過線上渠道進行交易和咨詢。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技術逐步落地,券商在智能投顧、智能客服、風險管理等場景加大AI投入,自動生成投資策略、優化客戶交互體驗等,提升業務效率和服務質量,使得客戶對于線下營業部的依賴程度正在逐步降低,因此裁撤那些布局欠佳、運營效率低下的營業部,成為券商優化網點布局的有效手段。

此外,在證券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格局下,不少券商將業務重點轉向財富管理、機構業務等領域,也會相應地減少傳統經紀業務營業部的數量,將資源集中到更具發展潛力的業務板塊。

另一方面,除了數字化轉型的推動和業務模式的轉變外,券商撤銷營業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本壓力。近年來,證券行業競爭加劇,傭金率持續下滑,券商的傳統經紀業務收入增長乏力。與此同時,營業部的租金、人力成本等固定支出卻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一線城市,營業部的運營成本更是高昂。而當前市場環境下,很多營業部的收入根本無法覆蓋這些成本,因此撤銷營業部也是券商降本增效的選擇。

盡管券商營業部撤銷潮仍在持續,不過業內普遍認為,這并不意味著線下網點將完全消失。相反,未來券商的發展方向可能是線上線下融合,即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保留部分線下網點作為高凈值客戶服務和品牌展示的窗口。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