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中國科技股“虹吸”新興市場外資AI敘事驅動全球資金再配置

中國科技股“虹吸”新興市場外資AI敘事驅動全球資金再配置

財聯社    2025-03-11

財聯社3月10日訊(編輯 馮軼)進入2月以來,受益DeepSeek引發的AI熱潮,中國科技股持續受到全球資金關注。

據媒體報道,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2月韓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的月度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比增長近兩倍,不僅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且遠超同期韓國投資者對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規模。

來自韓國最大證券公司的數據還顯示,2月17日至28日期間,韓國投資者凈買入規模排名前10的海外股票中,中國股票占據6席,多為電動汽車、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投資者短線大舉掃貨中國科技資產,或許也只是全球資本配置浪潮中的一環。

上周,高盛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2個月目標點位從1190上調至1220,主要以反應人工智能采用對中國企業利潤的積極影響。

中信證券則在近日的報告中指出,2月開始,由于特朗普就任后市場對于關稅預期的博弈反復,以及DeepSeek對于全球AI產業鏈敘事邏輯的影響,主要新興市場間資金流向有所分化。

跟蹤數據顯示,2月中國資產重估熱下,被動型和對沖型外資出現溫和回流。以恒生科技互聯網巨頭為代表的中國資產吸引力快速提升,對沖型機構在1月有一定加倉,但2月春節后“科技重估”行情過程中,部分機構逐漸考慮獲利了結。

另一方面,同期中國市場之外的新興市場則有所承壓。其中印度市場外資流出在2024年12月邊際放緩后,2025年2月延續了1月再次轉為加速流出的趨勢。且由于DeepSeek對全球AI產業鏈預期的影響有所體現,韓國半導體出口承壓,同期外資也轉為流出。

此外,瑞銀最新表示,海外資金正在進一步加倉中國,因美國股市波動且中國在新興市場中唯一擁有高質量人工智能大模型。這進一步突顯了當前中國科技股在新興市場中的稀缺性。

另據海通證券研究,本輪中國資產重估行情里外資存在階段性回流港股。結構上,回流外資或以短線靈活型外資為主,長線穩定型外資或也出現回流。

其中,截至3月4日,靈活型外資自1月中旬以來累計流入約130億港元。同時穩定型外資在春節后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出收窄,甚至一度轉向凈流入的情形,2月5日-2月18期間穩定型外資總計凈流入約100億港元。

浦銀國際也在最新的月度資金流報告中表示,中國AI技術突破驅使全球資金再平衡。

具體來看,根據EPFR數據,1月30日至2月26日,共有10.4億美元外資凈流入中國市場,其中主動型基金凈流出放緩至13.2億美元,被動型基金大幅凈流入23.6億美元。

浦銀國際特別指出,DeepSeek取得的突破打破了AI競賽只屬于美國的敘事,部分資金開始把倉位從前期擁擠度較高的市場調整至擁擠度較低、情緒改善的市場。

綜合來看,2月以來美股、日股和印度等去年漲幅較高的市場回調較大,尤其是美股科技巨頭扎堆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2月累跌近4%。

但同期中國資產則表現亮眼,恒生科技指數整個2月累計上漲近18%,資金涌入也代表著國際市場對中國科技實力的“用腳投票”。

而由于近期全球地緣風險,特朗普關稅政策等因素的擾動,以及國內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隨著中國資產的漲勢延續,全球資金也或進一步對中國科技股傾斜,值得投資者持續跟蹤。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