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50202期干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讀書會
干部學習新書書單
第20250202期
1
《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作者:中共中央
推薦部門:黨建組
《條例》共九章、三十九條,明確了黨領導政法工作系列重大問題,主要包括:一是明確了制定《條例》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做好新時代黨的政法工作,依據是黨章、憲法和有關法律,闡明了政法工作的性質、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原則等重大問題。二是明確了政法工作的領導主體及職責,規定了黨中央對政法工作實施絕對領導等重大職權,以及地方黨委、黨委政法委員會、政法單位黨組(黨委)的主體責任等。三是明確了黨領導政法工作的運行機制,規定了政法工作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決策和執行、監督和責任等制度。
《條例》的生命和專業在于實施。學習貫徹和落實《條例》,一要抓好學習培訓。我們要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認真組織學習,開展專題培訓;采取各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政法戰線黨員干部全面準確掌握《條例》基本精神、主要內容和工作要求。二要加強組織實施。我們要切實履行《條例》規定的職責任務,推動新時代政法工作邁上新臺階。
2
《新質生產力:理論、事實與路徑》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東剛 等
推薦部門:中直組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歷史的選擇。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真實探索,致力于深入研究闡釋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筑牢人才基礎。本書著重體現三方面特色:
一是強調理論性。本書詳細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內涵和特征,探討了其與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關系以及重要意義。二是體現時代性。本書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微觀、中觀、宏觀三個不同的范疇,從區域差異和產業升級等不同角度切入,全方位立體化展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特征事實。三是突出實踐性。本書立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緊跟科技和產業發展新趨勢,牢牢把握“傳統產業現代化”和“新興科研產業化”兩個大方向,提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十大具體路徑,為以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出人大方案、貢獻人大智慧。
3
《數字中國戰略》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作者: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
推薦部門:干教組
本書深刻剖析了中國在全球數字化轉型中的創新實踐與戰略布局,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介紹了什么是數字中國、怎么建設數字中國,以及數字中國建設的實踐之路。本書明確了“數字中國”的基本概念、背景與意義、歷史脈絡、發展現狀并勾勒了未來的發展藍圖,詳細闡述了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布局、關鍵領域及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從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文化、數字生態文明、數字安全等多維度分析了各方面的發展目標、發展路徑和具體舉措。作者通過大量數據和案例,梳理了在建設數字中國過程中的新挑戰,如數據安全、數字鴻溝等,并根據具體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和建議,為下一階段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全書內容既有理論支撐,又有豐富的案例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將宏觀趨勢與微觀變化相結合,既捕捉到了國家政策層面的導向,又深入剖析了各省份、各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具體實踐和創新,為讀者理解數字中國戰略的演進邏輯提供了很好的視角。
4
《中國式現代化100問》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四川日報社、中共四川省委黨校、西南財經大學
推薦部門:政法組
本書通過篩選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100個熱點問題,邀請全國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進行針對性作答。不僅以問題為導向,全方位解讀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方面面,體現了用“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策劃理念,而且書稿還用文字+短視頻的方式,讓深度的理論思考與新穎的創新表達相結合,確保普通群眾想聽、愿意聽,聽得進去,讀得明白。可以說,是一部既符合時代精神、回應社會關切;又具有理論高度、思想深度和閱讀舒適度的通俗理論融合出版物。
5
《中國文化簡史》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馮天瑜、周積明
推薦部門:博士團
中國文化一萬年,中華文脈生生不息。《中國文化簡史》立足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和諧發展的精神,采用專門史的體例,考察地理環境、經濟土壤、社會組織、政治制度合成的大系統下中國文化的歷史,昭示何以中國、何以文化、何以傳統、何以人生的深層機制,揭示中國一萬年文化的特質,探索中國一萬年文化的奧秘,展現中國一萬年文化的燦爛。追尋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發現中國人深厚的根脈,描述歷史發展中核心的觀念和文明進程中動人的細節,處處積淀著文化的厚重,時時閃現出思想的火花,讓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照亮現實人生。它是中國當代文化研究與普及的集大成代表作。
6
《奔跑者:中國經濟脊梁》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劉星
推薦部門:媒體組
本書以奔跑者的意向、媒體人的視角,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為讀者呈現了10家國資央企在歷史變革中奮勇前行的動人故事,分享了在熒幕之后,企業董事長們對于企業發展以及行業變革的思考,為讀者揭開了國資央企的神秘面紗,讓大家更真切、直觀地感受到了企業家們的魅力與魄力。本書撰寫對象為首鋼、華潤、招商局、中交、中國石化、中國建科、中國建材、中國中車、中國移動、河鋼10家重量級企業。本書作者親自走訪了這些國資央企的項目所在地,并策劃、錄制了一系列節目。通過搭建各種獨特的節目錄制場景,在制作過程中,作者與企業董事長們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溝通與交流,呈現出了媒體人眼中,一場與企業共同前行的奔跑之旅。
7
《中國“就近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模式研究》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強 等
推薦部門:地方組
“就近城鎮化”是指原農村人口不是遠距離遷徙,而是近距離遷移到家鄉附近的市鎮,主要界定為以地級市和縣級城鎮為核心的城鎮化,“就近”主要是相對于跨省和跨地級市的長距離流動而言的。“就地城鎮化”則更突出了農村的就地改造,即農民并沒有遷移到其他地方,而是在世世代代居住的鄉村地區,完成了向城鎮化、現代化的轉型。本書對就近、就地城鎮化展開了細致研究,積極探索中國城鎮化新模式,提出了“人的城鎮化”,為解決中國城鎮化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減少城鎮化的制度障礙、促進城鎮化的合理布局與保障中國農業及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等提供了參考。
8
《多軸心世界: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經濟全球化》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英)約翰·霍布森
推薦部門:英才中心
經濟全球化一直都被認為完全是西方的創造,是一種西化過程,而非西方人都是全球化進程的被動接受者。針對這種傳統的西方中心主義理論,或者說“西方的擴張”敘事,本書揭示出經濟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起源,完完整整地展現了中國、印度等非西方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但本書也沒有邊緣化西方的地位,而是以翔實的數據說明非西方的行動者以及事件進程是如何影響復雜的國際形勢的經濟關系的。作者顛覆性地強調了印度棉花在經濟全球化形成過程中起到的中樞作用,并以全球各地參與印度棉紡織品的流通的例子來加以論證,最終為經濟全球化的起源給出了多元化的解釋。這與當代所倡導的超越西方中心主義、國際多元主義是相契合的。本書對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的論證嚴謹可靠,史料扎實,具有相當的學術性與思想性,對我們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也有助于我們拓展國際視野,從經濟交流的層面重新理解整個世界。
9
《企業進化論:8大方法論破解企業成長難題》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薄連明
推薦部門:企干組
本書精準提煉出企業經營管理的八大核心難題,并創新性地提出八大方法論作為破解之道:整體適配論、因果鏈論、戰略推演論、經營循環論、管理循環論、變革論、齒輪論以及組織領導力論。本書將企業喻為不斷進化的有機體,圍繞這八大方法論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書中深刻剖析了每一方法論的理論精髓——從實現組織內外環境的整體和諧,到揭示企業運作的深層因果邏輯;從精準預測并引領未來趨勢,到構建戰略、運營與績效的無縫鏈接;從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循環,到主動求變以跨越經濟周期;從激發組織內部活力,到提升領導團隊的綜合能力。本書為企業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成長策略與實踐藍圖,旨在幫助企業破解成長路上的重重障礙,實現穩健而持續的發展,引領企業在不確定的時代浪潮中穩健前行,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10
《城市何以更新》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作者:澎湃新聞
推薦部門:出版組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題,城市更新的認知水平和運為能力如何提升,關聯著城市的演進方向和未來命運。本書是一本深入探討城市更新理論與實踐的“百科全書”,旨在向全社會各級層面普及城市更新國家戰略。本書回顧了城市更新的歷史脈絡,收錄了王建國、王凱、常青、孟建民、單霽翔、魏敦山、程泰寧、江歡成、汪大綏等二十多位院士、專家的觀點和見解,深入分析了當代城市更新面臨的挑戰和課題,同時聚焦那些對城市更新有著重要貢獻的個人和示范案例。
責編:趙乾;初審:陳佳妮、許雪靖;復審:李雨凡、程子茜;終審:正辰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