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2025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2025

新火種    2025-03-07

端側AI的火熱,從1月的CES燃燒到正在進行的MWC,熱度絲毫未減。

但這應該只是端側AI這一仗的開始,離“競爭白熱化”“開始價格戰”都還很遙遠。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就在個人keynote上表示,算力增強和模型優化兩者帶來的疊加效應,有望在未來12個月讓端側AI實現3倍的整體性能提升。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 2025

演講結束后,楊元慶還果斷對外坦言,“在短期內這還是一個保守的估計”。

他列出自己的論據,2個驅動端側AI性能的因素,一是算力,二是模型效率。

拿前者來說,摩爾定律雖然停滯(也有人稱之為失效),但當AI芯片重新激發市場活力,摩爾定律可能一點都不會停止,甚至會加速。

就后者而言,最直觀的例子就是殺出一條血路的深海巨鯨DeepSeek。各種創新結合下來,同樣是7B參數模型,DeepSeek就是更高效、更精準、速度更快。

(注:2月25日,聯想發布YOGA 2025系列新品,本地部署DeepSeek-7B,成為全球首家在終端設備上部署此規模大模型的廠商)

楊元慶談到,他觀察到其它AI相關企業對端側AI的預估“可能比我還激進”:

約是在12-18個月內實現十倍數的增長。

端側AI站上風口,聯想第一步是“推AI PC”

無論各方如何推演預測具體的數值,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是,端側AI風頭無兩,同時又勢不可擋。

而且隨著DeepSeek和此后所有類DeepSeek等鯰魚們的出現,端側AI的發展趨勢既能明確被看到“在不斷加速”,又難以琢磨到前進的曲線繪成。

當端側AI可以預見的快速發展,面向端側AI的戰略或相應業務該如何計劃?

聯想集團掌舵者直接表示:

第一個就是推AI PC。

AI PC的本質,在于能運行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對需求者而言,它擁有足夠的便捷性和安全保障機制。

聯想毋庸置疑是全球PC第一名,也是AI PC賽道的率先提出者和發布者。

來到MWC 2025后,新火種發現它或許還會是當之無愧的AI PC卷王——在CES和MWC上,聯想都發布了AI PC新品,一款卷軸屏AI PC,一款外折疊屏AI PC。

這在所有參加兩場展會的展商中絕無僅有。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 2025△ CES卷軸屏AI PC(左),MWC外折疊屏AI PC(右)

上述兩款產品無疑是兩場全球展會里AI PC的吸引無數閃光燈的翹楚,但它們只是聯想“推AI PC”這一步棋的冰山一角(前者6月量產,后者還屬概念機)。

面對消費級市場,聯想在11個月前發布旗下第一代AI PC,楊元慶又在MWC現場表示,很快就將發布全新一代產品。

若不論眼前,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楊元慶的回答是:“三年以后,80%以上的PC都是AI PC。”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 2025

2個月前的CES上,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總裁Luca Rossi明確放話,AI PC的換機潮正在到來,關鍵時間點就是2025年。

管中窺豹,聯想自己就有現成數據作為佐證,截至2024年年底,聯想AIPC已經占據PC的15%,提前完成計劃中2025年占據10%的目標。

MWC現場,楊元慶繼續談道,AI PC只是聯想布局端側AI的第一步。

再往后面,是「讓更多的終端變成人工智能的終端」。

更多的終端包括一切智能設備(or more),手機也好,手表也好,哪怕是有些智能能力但沒什么算力、智能讀取和收集數據的戒指也好。

端側AI,不再只存在于目前方興未艾的AI PC和AI手機身上。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 2025

“聯想在各種終端上面、在各個生態里面都建有自己的開發的能力以及經驗。”楊元慶說,“我們對Windows的PC、安卓的手機、平板,甚至chrome的生態都有所了解。”這足以成為用來研究瞬息萬變AI大模型和千變萬化的終端形態。

然后實現不同形態、不同操作系統、不同生態的跨設備、跨平臺、跨操作系統。

楊元慶說得很有底氣,聯想有這個能力。

他補充說,AI的核心是數據,數據是智能的前提。當然沒有算力也不行。

今天最好的端側AI能力承載在個人電腦上,產生最多數據的終端是每個人的智能手機。

因此聯想在這一階段的第一步是把兩者跨設備連接好,做好交互,把數據統一管理,以及讓手機產生的數據經由個人電腦處理,讓它們產生智能,得到想要的智能化結果,最后反作用于每個人。

做好這一步也還沒有完。這一步也只是個中間過程。

楊元慶對端側AI發展的終極想法,be like:

最終,實現聯想已經在各種場合多次提及的個人AI雙胞胎,用AI賦能人,而不是取代人。

“端側的智能絕對取代不了云上的智能”

端側AI是AI和硬件交集下的最炫弄潮兒,不過端側AI并不能解決所有。

楊元慶給出了一個斬釘截鐵式的表達,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 2025

他展開解釋,以基礎模型打底追求AGI,需要基于全網數據預訓練,還涉及后訓練階段以及種種工程優化……

這需要大量的算力,在端側是做不了的。端側只能做推理的應用。

也就是說,大家服務的方向不一樣。

在把AI用起來的過程中,私有化的東西要有私有化的處理方式,但俗話說得好,現在的人不做選擇全都要,對待AI也不例外。

必須要同時滿足有效性、效率、響應速度、安全/隱私保護和可持續性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

這應和了聯想早在2023年Tech World大會上就提出的「混合式AI」。

其核心邏輯是通過本地化部署的智能終端(如個人電腦、手機)和私有云,結合公共大模型能力,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實現個性化AI服務。

是一手抓聯想在硬件領域傳統優勢,一手抓AI時代對數據安全和效率雙重需求的路數。

硬件和模型雙輪瘋狂前奔,混合式AI已經是聯想蓋戳定論的“必然趨勢”。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 2025

回頭看,從戰略概念,到2024年落地(發布AI PC及智能體),到2025年年初在MWC對混合式AI的展示,短短一年半時間,遠方的燈塔已經來到眼前。

不得不說,聯想在端側AI這個命題上,想得很早;想清楚端側AI不能for everything后,布局和進展都很快。

One More Thing

聯想的端側AI,既做消費市場,也做企業市場。

但作為億萬消費者中的一員(還是價格數字敏感型人群之一,doge),發現市面上所有AI PC定價均高于普通PC。

對話楊元慶:未來1年端側AI提升3倍性能,“這是短期內保守估計”丨直擊MWC 2025

對此,楊元慶的回答是: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