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獨家|保守的創業環境AI+硬件或是新的出口

獨家|保守的創業環境AI+硬件或是新的出口

新火種    2024-08-22

獨家| 保守的創業環境 AI+硬件或是新的出口

2024年的創業環境,焦慮、保守。

保守的投資環境下,極大的增加了創業成本。行業甚至出現了一些項目,只按物料成本估值,知識產權等軟性的不作為參考。

鯨犀走訪了諸多業者,其中投資出海的話題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2021年亞馬遜封店潮,情緒及超估預判市場發展,引發了DTC熱潮。建站工具行業水漲船高,Shopify市值一度達到1000億美金。2022年,一系列出海IPO涌現,賽維、致歐都上市成功,正浩創新以20億美金身價脫穎而出。Temu也在2022年入局,全托管模式火爆了一整年。

近兩年大量投資人及機構入局,然而很快發現,電商似乎并不是完全靠資本就可以驅動的行業。

2024年,Temu開始全力沖刺半托管,很多商家逃回亞馬遜。

談及全托管、半托管,及亞馬遜平臺的橫向對比,發現1kg以下的輕小件(400g是極輕小件),亞馬遜商家需要超過15美金左右才有利潤。然而全托管集采模式,新增了15美金以下輕小件的市場。

這對很多產品公司來說,是兩難。夾在了低價全托管模式,和亞馬遜強履約服務之間。都說大件是趨勢,然而怎么做呢?

出海的競爭維度被Temu、SHEIN、TikTok和亞馬遜等割成兩級,向左做全托管、半托管,靠成本優勢做規模化;向右,做真正的產品公司,逐漸向品牌發展。

參照歐美產品公司開局,再到日韓企業追擊,數十年來,涌現了西門子、飛利浦、蘋果、戴爾、索尼、三星、LG等,頂流的全球消費類產品企業。這給了國內市場非常好的借鑒。事實上,SHEIN、Anker、正浩創新等為首的品牌,甚至Temu等平臺,諸多層面參照了歐美日韓大企業的發展路徑。在這篇鯨犀不一一贅述,后續將持續報道有關全球品牌化的故事。

盡管品牌化是趨勢,然而對于當下的投資環境,部分保守的投資人,會進行更深度的行業調研確保資金的穩定性。

參照前人經驗,很多創業公司,來源于先發優勢,在競爭較小的賽道迅速做規模,后來者居上的企業并不多見。當然Temu是例外。

鯨犀了解到,非高速增長的環境,一些共識特別高的品類,聚集了行業幾十個創業公司,這是超級紅海的競爭。新產品研發出來,很快被對手們追趕,且賽道擁擠,營銷費會激增,ROI降低。

市場環境已不再是,只要做大家都在做的東西,就可以拿到融資。

還有,賣家很難拿到融資,特別新、特別成熟的品類,也很難拿到融資。

賣家很難讓大部分投機機構,有個成熟的機制,能在盈利的時候安全退出。而特別新的品類很容易“死”在早期;特別成熟的品類,自研自產也很難打得過先發優勢的品牌。況且做不了自產自研。很多品類,電子煙、美妝等,核心競爭力在供應商手上。

因此部分投資方向,會希望看到新品類,盡量能夠自產自研;也有一些投資方向,更希望看到0-1是靠創業團隊自己,稍微有個盤子,這樣也好判斷后期的發展走勢。

當然這只是一種相對保守的看法。

鯨犀在全球流量大會走訪了部分業者,談到有關科技消費品的創業機遇,總結下來:

1、海外企業占主導地位的剛需產品,技術存在較大迭代空間。很多海外品牌的一把手交給了職業經理人,技術迭代、產品創新是缺失的。

2、有一定潛在規模體量的細分領域產品。

3、可以解決用戶的核心痛點,且軟件替代不了的“AI+硬件”。

也有一些方向是不建議的:

1、行業共識度特別高的新品類。拼不過卷王。

2、三年后配套產業鏈技術才成熟的新產品;這意味著三年內都在死磕研發,保守的創業環境下,很難確定時候可以真的起規模。

3、能輕松被APP+AI輕松取代功能的硬件,比如AI配件。大模型完全可以覆蓋掉。

4、國內年輕創業公司占主導地位的產品。

而戰略的正確對產品公司來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例如Temu作為后來者快居上,總結下來,戰略準確外加執行到位,其次才是資金雄厚。也不是有錢就一定有結果。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