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AI,最新研判來了
春節以來,DeepSeek引起了全球廣泛的關注,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潮。2月25日,中信建投證券2025年度“人工智能+”投資策略會在北京開幕。會上,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兼國際業務部行政負責人武超則與多位行業首席分析師圍繞人工智能未來的投資機會進行了觀點分享。
人工智能將帶來四方面投資機會
“DeepSeek以其低成本、高性能全面影響AI產業鏈。”武超則表示,AI產業鏈大致可分為基礎層(算力、數據、技術等)、模型層(通用/行業大模型、開發平臺)和應用層(通用/垂域應用、Agent等)。
武超則表示,當前,AI大模型正在經歷從研發到生產的過程,創新活躍,大模型技術路線及能力快速迭代,開源閉源交叉領先,國產模型差距縮小,易用性大幅提升,模型平權趨勢明顯。
具體到投資方向上,武超則表示,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將帶來四方面投資機會。
一是算力。算力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底層基礎,將持續受益于千行百業的應用需求。大模型規模提升,模型能力持續提升,同時算力需求不斷提升,疊加DeepSeek-R1為推理范式帶來泛化的可能性,預計各廠商技術探索下算力產業鏈持續高景氣,尤其是推理算力的需求由于本地化部署和應用拉動近期增長趨勢非常明顯。另外國產算力也是2025年的投資重點,出貨量、生態、產品力是決定國產算力的三個重要因素。
二是應用。DeepSeek-R1有望引發新一輪大模型API降價,基礎模型通過強化學習具備更強勁推理能力和邏輯能力,同時開源帶來模型平權易用性大幅提升,這也將促使開發者探索更多應用落地的可能性。AI應用作為新一代生產力工具,C端應用的流量持續增長,B端應用商業化進展更快。
此外,對于近期市場關注的人形機器人,武超則認為,也許最重要的是“手眼協調”,以便機器人能夠識別和撿起它前面的物品。隨著機器人的不斷運行,AI數據引擎將收集并整理數據用于訓練模型,不斷提升性能。
三是端側。開源模型能力提升同樣促進了端側模型部署,看好AI終端作為新一代計算平臺爆發的可能性。首先,AI+教育作為高頻應用場景有望率先落地,特別是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陸續推進,有望帶動AI學習機、AI教育大屏等需求增加;其次,AI眼鏡、AIPC、機器人等新終端的出貨量有望隨著模型升級后使用范圍的增加而增加。
四是數據,高質量數據仍然是大模型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關注向量數據庫相關公司、數據處理類企業,以及具備行業側專業數據的廠商。
最后,武超則總結,數字經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PC階段、移動互聯網階段以及智能時代。數字經濟的核心特征是“數據”和“算法”,數字化是雙向的,未來絕大多數企業都是數字化企業,智能化是最終目標。AI是加速數字化應用落地的現象級工具,也是數字化時代的“操作系統”和“新引擎”。
人形機器人呈百家爭鳴態勢
或涌現更多整機企業
大模型推動AI向更通用、更智能的方向發展。中信建投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呂娟認為,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最重要的載體。
呂娟表示,人形機器人作為一種具身智能,可以更好地與人類互動,或者在人類生活的環境中為人類服務。隨著智能化程度提升,未來可能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平均擁有一臺人形機器人,預計市場空間將超過汽車、智能手機,至少是數萬億市場規模。
“百家爭鳴態勢正在形成,特斯拉不再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唯一的風向標。”呂娟表示,隨著大模型的發展、優化迭代,訓練成本越來越低,訓練效率越來越高,從視覺、語言到動作的執行越來越流暢,那些掌握了更高效大模型的企業,有可能后來居上。
呂娟判斷,供應鏈日趨成熟,會吸引更多的科研機構參與研究創新,吸引新興創業者加入,吸引大企業以后來者姿態切入,推動人形機器人整機價格迅速下降,預計會有更多的整機企業涌現。
IDC行業拐點將至
有望開啟新一輪周期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算力需求以及確保未來在AI領域的競爭力,云廠商資本開支持續創新高,用于建設AI基礎設施。中信建投證券通信聯席首席分析師劉永旭表示,國內企業深度參與海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在需求持續增長下有望充分獲益。
從產業鏈環節拆分來看,劉永旭稱,算力基礎設施包括GPU芯片和服務器、交換機、光模塊及其上游所需要的PCB、銅連接、電源、液冷等,將ICT設備放置于IDC機房內,最終形成算力基礎設施。在當前海外的算力基礎設施環節,除芯片環節外,國內廠商在其他環節均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尤其在光模塊領域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并在其他環節具有良好的市場份額提升預期。
劉永旭判斷,IDC行業拐點將至,存量舊機房消耗疊加高功率新需求釋放,有望開啟新一輪周期。
劉永旭建議,重視IDC產業機會,IDC運營商、IDC建設及算力設備相關鏈條廠商等有望獲益。具體而言,建議重點關注存量機房上架率高、新業務聚焦GPU算力相關的IDC企業。而在建設環節,IDC單千瓦建設成本中,制冷、柴油發電、UPS等價值量較大,建議關注相關廠商業務彈性。而隨著IDC的建成與上架,相關服務器、交換機以及配套產品環節都會同步受益整體需求的增長。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