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Web3.0大賽揭示科技新視界,20年前預言能否加速成真
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剛結束,本周徐匯區又迎來一場區塊鏈領域的重磅活動。2月25日,2024Web3.0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漕河涇開發區舉行。39支獲獎團隊從國內外515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獲獎項目聚焦區塊鏈底層技術突破、數字身份認證、去中心化應用等關鍵領域展開創新研究。論壇環節,與會專家圍繞區塊鏈、Web3.0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聯展開解析,探討前沿技術與產業及人類個體之間的關系。
今年以來,看似突然爆火的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狗,其實在本世紀初就已誕生雛形。2005年愛知世博會,幾可亂真的機器人接待員能聽懂4國語言、適配2000余種回復和面部表情,索尼公司推出的機器狗產品也驚艷亮相。在當時就有人提出,2050年有望誕生能與人類同場競技的機器人足球運動員。
現在看來,20年前的預言似乎要更快實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志明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概念自1956年誕生后到20世紀末,經歷了起步期、反思期、應用期和低迷期。直到本世紀初,互聯網產業飛速發展,助推人工智能擺脫低迷,邁入穩步發展期。從波士頓動力公司推出的動力平衡四足機器狗,到“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頓提出深度學習概念,人工智能在2010年后開始進入大數據引領的蓬勃發展期。而在歷經AlphaGo戰勝李世石、OpenAI開發GPT-3等里程碑事件后,人工智能終于迎來當前的爆發期。
“‘小數據’時代,即便是牛頓時代的近代科學研究方法,也能基本解決大多數科學問題;但在大數據時代,科學技術、工程、社會、經濟、金融等領域的知識,都能蘊含在數據里。”鄭志明說,通過計算方法讓數據化的知識運轉起來,像人腦一樣思考,這種機器學習能力就是人工智能。
理解了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其所面臨的挑戰也逐漸清晰:范式的泛化性、精準性與可信性。
鄭志明表示,當下人們提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時常說的“降低算力成本”,其實可以靠參數脫敏技術解決。DeepSeek就是一個現成案例,通過蒸餾技術降低算力成本,降低了大模型對數據精度的要求。而數據脫敏技術恰好在區塊鏈、Web3.0強調的隱私計算領域有重要作用。通過實現“數據不動計算動”,解決大數據時代“數據挖掘的全局性”與“隱私加密的局部性”之間的矛盾。
“不是所有數據都要非常準確,犧牲一些數據精度,能大幅降低算力成本,這是隱私計算的一個重要的學術思想。”鄭志明說,從Web1.0的“信息互聯”到Web2.0的“人人互聯”,當下進入Web3.0時代的目標則是實現“價值互聯”。而Web3.0作為下一代互聯網演進的重要方向,正是以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為架構,結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提升效率,實現從傳統互聯網“傳遞信息”到大數據時代“傳遞價值”的轉化。
本屆Web3.0創新大賽,參賽團隊就圍繞Web3.0、數字身份、數字信任等三大關鍵領域,對上述行業挑戰展開了技術創新與突破。
如,清華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融合RAT(檢索增強思維)與HLLM(分層大語言模型)的“多源數據驅動智能用戶畫像及個性化推薦系統”,突破了傳統推薦系統的局限。上海賽區的參賽項目探索 Web3.0 與行業技術的深度融合,圍繞智能合約自動化、去中心化身份認證與 AI 驅動等領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創新價值的解決方案。大賽還吸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傳統運營商參與,推動區塊鏈與5G、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創新。
創新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多元生態的支撐。去年以來,徐匯區通過“數鏈空間”等約8萬平方米創新載體,匯聚了浦芯研究院、長三角數鏈公司、可信區塊鏈測評(華東)中心等頂尖科研機構,轄區內還有微軟、騰訊、商湯科技等近50家生態企業,形成了“技術+產業+資本”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其中,浦芯研究院主導研發的全球首個Web3.0底層開源操作系統,突破了區塊鏈系統安全、動態自適應技術等核心難題,為Web3.0的開發提供了安全可信的技術底座。長三角數鏈公司打造的國內最大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目前已完成1200余臺算力設備上架,為大規模區塊鏈創新探索奠定了基礎。
徐匯區則在去年發布了《徐匯區關于推動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扶持意見》,對區塊鏈鏈主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貼,單一企業最高可獲4788萬元資金支持。通過政策扶持和平臺搭建,徐匯正吸引全球資源匯聚,攻關軟硬一體、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技術。
本次大賽由中國互聯網協會、香港Web3.0協會聯合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浦芯未來互聯網技術研究院、徐匯區數據局、西岸集團聯合承辦。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