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黑嘴”冒名發研報,蹭AI情趣機器人熱點,又一賣方無辜躺槍
2月20日訊(記者 林堅)每當A股有熱門概念,就有小段子、小作文不脛而走。2月20日中午,一則署名“華福互聯網團隊”的《AI情趣機器人賽道投資策略》研究段子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段子內容包括了推薦個股等敏感投資信息。也就在當天,機器人概念股持續走強,概念股全線漲停,“AI情趣機器人要火”的口號出現在各個投資平臺。
不過段子還未到處傳播,華福證券就第一時間進行了火速辟謠,稱該內容系不法分子冒用團隊名義編造,與事實嚴重不符,這顯然是“冒名頂替”的產物。華福AI互聯網團隊發布的關于冒用名義發布不實信息的嚴正聲明,主要傳遞了兩個核心事實:
整體來看,根據華福證券聲明,網傳報告中提到的“華福互聯網團隊”實為虛構,其正規團隊全稱為“華福AI互聯網團隊”,且從未覆蓋機器人板塊或發布相關投資建議。虛假報告通過偷換團隊名稱(缺少“AI”二字)、虛構產業鏈標的及夸大市場規模(宣稱“千億級市場”)等手法,誤導投資者跟風炒作。
值得關注的是,虛假報告中提及的“AI情趣機器人”技術細節,如“生理傳感”“情感交互”等,與近期部分個股人形機器人G1的實拍視頻傳播節點高度重合。業內人士也分析稱,這或許疑似借勢熱門技術話題制造市場熱點。
實際上,此事件暴露出“股市黑嘴”利用AI熱點操縱市場的亂象。股市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資者心理,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誤導性信息,甚至操縱市場牟利,被稱為“股市黑嘴”。其中,所謂編造、傳播證券虛假信息是指通過編造、傳播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擾亂證券市場,制造恐慌或虛假繁榮,從而謀取私利。
對于研究段子不脛而走,不少賣方也向記者感慨,這簡直防不勝防,也無能為力,直言“很被動”。部分受訪人士談到,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只能是火速辟謠,還擔心辟謠的速度不夠快。一方面,造謠的主體很難被追蹤溯源,另一方面,大量投資者已經看到了段子,哪怕是造謠捏造的段子,也先形成了主觀印象,事后也很難被糾正過來,聲譽和口碑會受到一定影響。部分券商人士以及投資者也向記者談到,他們迫切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對謠言根源的追蹤與處罰力度,這樣才不會被動,比如可運用AI等技術手段嚴查嚴管。
一次“股市黑嘴”的典型操作模式
綜合長期報道跟蹤,此類事件屬于股市“黑嘴”的典型操作模式,“買入——小作文散播假消息——吸引跟風資金進入——提前賣出”,新套路很是明確。不過,如今小作文有了新款式,“小段子”。符合了三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首先,冒充權威、正派機構奠定信息“真實度”,先騙取“第一眼”的信任,比如這次就盜用券商團隊名稱,利用投資者對正規研報的信任;其次,通過文本風格的學習與效仿,進行虛構類敘事,具體到這次AI機器人的事件,就將尚處實驗室階段的概念(如“情感伴侶機器人”)包裝為成熟產業鏈,夸大技術落地速度與市場空間。
從整體段子的風格來看,就是很典型的研報段子體,從格式到行文都比較相似;通過假冒或者偽造發布主體,編造相關信息,其實核心就是為了操縱市場,尤其是操縱標的股價,通過推薦特定個股,誘導散戶接盤,配合資金拉高出貨。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AI生成技術普及,“黑嘴”內容更具隱蔽性。結合華福AI互聯網團隊此次“無辜躺槍”,有賣方人士告訴記者,有幾個辨別點可以留意,比如段子里是否特別夸大了收益承諾,如“千億市場”“50%溢價”等煽動性表述,又或者模糊信源,使用非官方賬號發布,缺少正規研報的人員名字等等。又或者將產業鏈拼湊,將無關上市公司強行納入“概念股”,這往往暗藏在一個字數比較多的段子里,投資者可能會一時晃眼理解錯誤。
AI既是投資熱點,科技趨勢,本質其實還是工具,而工具自帶的兩面性讓“股市黑嘴”有了作惡的空間。最新發布的《用虛假信息誤導AI大模型“黑嘴”操縱市場玩出新套路》報道注意到,本月以來,有大量虛假的“利好信息”以AI問答截圖形式在各主要股民交流平臺大肆傳播。一批賬號“馬甲”通過瘋狂散布諸如“某公司入股DeepSeek”“某公司為DeepSeek提供技術服務”等謠言,“調教”誤導AI大模型給出錯誤答案,將AI作為其構建“信息陷阱”的嘴替,而這類虛假內容從剛開始的較易分辨已逐步“升級”到了真假難辨。
如此來看,此次事件不僅是個體研究團隊的事件,本質是A股市場信息治理的警示。在AI技術催生新業態的背景下,一方面需升級技術手段追蹤虛假信息源頭,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應提升信息素養,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投資者應增強對信息的敏感度和甄別能力
近年來,證監會多次強調打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誤導性分析等違法行為。2024年修訂的《證券法》明確,對操縱市場行為最高可處十倍罰款。如何判斷所見信息是否屬于證券虛假信息?投資者又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部分券商投教人士告訴記者,主要有四個方面可以參考。
其中,判斷信息是否屬于證券虛假信息需要綜合考慮信息來源、數據和事實的真實性、信息的一致性、市場反應以及是否存在操縱市場行為等多個方面。與此同時,投資者應增強對信息的敏感度和甄別能力,不輕易相信未經證實的消息,尤其是來自非官方渠道的信息。對于聽到的“小道消息”,要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跟風。比如看到微信群或者各類截圖,先關注是否有明確的發布主體,發布主體是否真實,是否有魚目混珠的嫌疑。記者留意到,多個券商投資者教育基地、券商微信公眾號提醒,應通過官方渠道驗證信息,避免輕信“內幕消息”。
若對信息把握不準,在接收信息時,要盡量通過多個渠道進行驗證,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可以通過查閱相關公告、新聞報道或咨詢專業人士等方式來核實信息。
此外,若是政策端的變化,投資者應該及時關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官方機構發布的信息,以獲取準確的市場動態和政策解讀。官方信息通常更為權威、可靠,有助于投資者做出明智的決策。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