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招聘“走漏”風聲!螞蟻加速競逐自研具身智能機器人
2月19日消息,近日,據招聘平臺信息顯示,螞蟻集團開放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系統和應用等崗位,如嵌入式開發工程師、機器人軟件測試工程師、機器人電子硬件工程師等。
有知情人士表示,“螞蟻確實在做具身智能。”對此,螞蟻集團官方回應表示,“螞蟻集團去年注冊成立了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術和產品研發。螞蟻集團在持續布局和加大AI投入?!?/p>
據了解,上海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4 年底注冊成立,注冊資本 1 億元,由螞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100% 持股。
無獨有偶的是,在2024年11月,據天眼查App顯示,螞蟻集團還入股星海圖(蘇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打造“一腦多形”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人工智能公司。
由此可見,上述螞蟻集團人士表示,螞蟻在具身智能領域持續布局并非虛言。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迅猛,2025年被認為是人形機器人量產的關鍵一年。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密集入局,如特斯拉的 “Optimus”、谷歌投資的 Apptronik 的 “Apollo”,Meta 也在專注于家務場景底層技術等。
2025年可或成商業化量產元年。此前馬斯克曾透露其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在2025年實現量產,加之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在CES2025上展出了14款人形機器人。國內廠商也積極發力,如宇樹科技的 Unitree H1和G1人形機器人曾在京東開售。
另外,國內車企如廣汽、小鵬、小米等也紛紛布局人形機器人領域,通過自研、投資或合作開發等方式加速商業化落地。
此外,加上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如DeepSeek大模型推動人形機器人在環境感知、任務規劃等領域取得進展,傳感器與靈巧手技術也不斷升級等,這些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數據披露,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生產國,2024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約 27.6 億元,并有望在 2030 年成長為“千億元市場”。
而參考高盛預測,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1540 億美元(約 1.12 萬億元人民幣)。
另據摩根士丹利本月發布的《人形機器人 100:繪制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報告,公布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強榜,其中中國有36 家企業上榜。此外,全球 56% 的人形機器人相關公司總部位于中國。
由此可見,基于火爆的市場前景和中國機器人相對完整產業鏈,螞蟻集團也不想錯過這一杯羹,此時加速布局正恰逢其時。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