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誰會成為中國科技股的“七巨頭”?

誰會成為中國科技股的“七巨頭”?

華泰證券    2025-02-19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以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Meta、特斯拉、英偉達為代表的科技七巨頭憑借穩健的業績增長和在AI等前沿領域持續創新,已成為美股科技核心資產。

展望未來,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打破了過去兩年美國在前沿大模型的主導地位,有望顯著降低中國企業發展大模型的硬件門檻,推動包括算力芯片、云服務、端側智能和2B/2C應用在內的中國科技產業鏈進入新一輪創新周期。主要公司有:

小米(01810 HK):端側AI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

小米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機和智能硬件廠商,2024年成功切入智能電動車行業。2025年關注:1)新車發布推動小米汽車業務再上一個臺階,2)手機業務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穩步提升,3)大家電出海推動智能硬件業務穩健增長,4)DeepSeek在邊緣AI上的落地,推動AI眼鏡等新品類增長。

聯想(00992 HK):大模型落地推動AI PC和服務器加速發展

聯想是全球最大的PC,服務器和智能手機制造商之一。2025年關注:1)AI助理/AI智能體落地,推動公司AI PC和AI 手機滲透率穩步提升,2)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有望帶動企業加大IT投資,帶動服務器、存儲等聯想企業級業務產品出貨量穩步增長。

比亞迪(01211 HK/002594 CH):關注電動車龍頭智能化轉型機遇

2024年比亞迪全球銷量427萬輛,同比+41%,是全球第五大、中國第一大銷量車企。比亞迪通過智能化轉型,加速高階智駕功能在中低端車型滲透,2025年挑戰550萬銷量目標,繼續推進高端化與出海戰略。

中芯國際(00981 HK):全球產業鏈重構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企業,產業鏈重構主要受益者。主要發展驅動力包括:1)在地化生產需求驅動成熟產線稼動率維持飽滿,2)多年研發效果顯現,先進產線良率穩步提高。

阿里巴巴(BABA US/09988 HK):國內領先云服務廠商,受益AI需求迸發

阿里有望受益于2025年AI應用發展帶來的基礎云服務需求釋放。展望未來:1)公司有望引領國內云服務廠商及互聯網AI應用價值重估;2)電商場景下強化應用探索,2B降本提效+2C體驗優化雙路并進,夯實其電商市場份額,進而穩定電商主業估值。期待其通過擴大且高效的CAPEX投入助力拓寬長期增長空間。

騰訊(700 HK):AI賦能社交廣告,混元大模型未來可期

未來更多AI產品浮出水面后,關注:1)AI+視頻號:廣告加載率處于行業低位,疊加AI賦能后,行業中期有望同步實現價位上漲和降本增效;2)AI+游戲:混元開源3D大模型,助力游戲開發商加速研發進度,3)AI+云:騰訊云借力大模型豐富現有產品矩陣,加速AI在2B端商業化落地。

美團(03690 HK):本地生活消費龍頭

公司成長性突出,關注:1)外賣下沉市場仍有增量,UE處于爬坡通道,當前超萬億GTV規模下利潤釋放可觀;2)到店業務競爭已過拐點,利潤開啟修復;3)閃購、出海業務初具規模,“零售”+“科技”戰略落地為公司帶來遠期成長期權。

風險提示:貿易摩擦風險,半導體周期波動。本研報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蓋個股內容,均系對其客觀公開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團隊對該公司、該股票的推薦或覆蓋。

以下為研報正文

主要公司

小米(01810 HK):端側AI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

小米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機和智能硬件廠商,2024年成功切入智能電動車行業。回顧2024年,小米持續推進“人車家全生態”集團戰略,Xiaomi SU7系列于2024年3月正式發布后,受到用戶廣泛好評。此外,小米新零售戰略持續拓展,中國大陸和海外地區線下零售店數量穩步增長。

2025年,關注:1)新車發布推動小米汽車業務再上一個臺階,2)手機業務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穩步提升,3)大家電出海推動智能硬件業務穩健增長,4)DeepSeek在邊緣AI上的落地,推動AI眼鏡等新品類增長。

聯想(00992 HK):大模型落地推動AI PC和服務器加速發展

聯想是全球最大的PC,服務器和智能手機制造商之一,核心業務由專注智能物聯網的 IDG 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專注智能基礎設施的 ISG 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及專注行業智能與服務的 SSG 方案服務業務集團組成。

我們認為DeepSeek推出之后,企業或個人布建AI難度、成本有望下降,聯想作為AI端側落地核心公司有望受益。DeepSeek-R1模型在普通筆記本上部署還不流暢,但在算力較強的PC上已經可以流暢運轉(比如配備一張 Nvidia RTX 6000 (48GB VRAM) 就可以跑動671bn參數的大模型)。如果2025年垂類AI進入千行百業,大量的研究人員在PC中部署模型進行開發,高性能電腦可能迎來需求向上。根據IDC,2024年聯想市占率23.5%為全球PC出貨量第一,有望受益于端側部署趨勢。

2025年,關注:1)AI助理/AI智能體落地,推動公司AI PC和AI手機滲透率穩步提升,2)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有望帶動企業加大IT投資,帶動服務器、存儲等聯想企業級業務產品出貨量穩步增長。

比亞迪(01211 HK/002594 CH):智能化、高端化驅動下的長期成長

比亞迪在車型迭代、高端化技術和智能化領域,均具備領先優勢。

強產品迭代能力:雄厚的研發能力支撐其快速迭代與全球化布局。截至24年,比亞迪擁有近11萬名工程師,24Q3前累計研發投入超1600億元,強悍的研發能力支撐公司產品快速迭代。以明星車型秦PLUS為例,其23-25年間每年一季度均進行迭代上新,24年7.98萬元“電比油低”榮耀版,25年加量不加價的智駕版均引發市場熱議。長期來看,在DM插混技術與純電E平臺的雙輪驅動下,比亞迪每年均有望密集發布改款及新車(如本次智駕發布會發布近21款智駕版車型),推陳出新下保持強產品競爭力。技術積累下比亞迪車型在海外市場已近乎實現代際領先,海外地區持續突破。以海豚和元PLUS為例,其在泰國地區較豐田競品在價格、能耗、智能座艙領域多維領先。

高端化:多品牌矩陣打開盈利空間,長期持續搶占BBA市場。比亞迪通過騰勢(豪華)、方程豹(個性化)、仰望(超高端)三大品牌構建高端化戰略,以高價值車型打開盈利空間。技術上,自研技術如易四方、易三方、云輦車身控制系統及高階智駕系統,為高端車型提供差異化競爭力。25年1月,三大高端品牌銷售占比為6.1%;市場方面,30萬元以上市場自主品牌市占率為42.1%,比亞迪占6.4%,向上替代空間仍較大。展望未來,三大品牌有望通過更高的產品力,更快的產品出新持續搶占BBA市場,帶來營收和利潤端雙增厚。24年上市的Z9和Z9GT以大空間和舒適豪華成功打造爆款模板,連續3個月獲得30萬元以上新能源豪華轎車銷冠。

智能化:技術落地智駕平權,看好快速形成飛輪效應。比亞迪智能化戰略進入加速期,2月10日發布的天神之眼C(可支持高速NOA和自動泊車)將搭載至7~20萬元主銷價格段車型上,真正實現落地平權。智駕版車型將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預計25-26年智能化車型銷量占比超過80%,在智駕數據積累方面獲得急速提升,同時,依托其超5000人的智駕工程師,逐步實現算法自研,持續提升高階智駕能力。

中芯國際(00981 HK):全球產業鏈重構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企業,擁有中國內地最廣泛的技術覆蓋,能夠提供包括邏輯、非易失閃存、CMOS圖像傳感器和模擬/射頻等工藝的通用平臺。我們認為中芯國際是全球產業鏈重構主要受益者之一,地緣政治影響持續加劇背景下,客戶本土化生產需求加速提升,海外設計公司提高在國內生產的比例。

展望2025年,關注:1)美國提高進口關稅疊加國內刺激消費政策,推動消費電子企業補庫存,2) 中國設計企業加快供應鏈本地化步伐,以應對海外生產日益增長的不確定性,3)DeepSeek的出現解決了國內缺乏優秀算法的困境,下半年開始有望推動AI算力需求增長,成為中芯下一個增長動能。

阿里巴巴(BABA US/09988 HK):開源生態日漸繁榮,AI驅動云計算業務未來

公司2023年下半年明確“用戶為先、AI驅動”戰略,并聚焦淘天、國際商業和云三大主業,積極變革并嘗試業務創新,聚焦集團業務的戰略意義和長期價值。

在云業務上,公司專注投入公有云及AI:1)大模型能力持續迭代,堅持開源開放。據通義公眾號,2025年1月29日凌晨,阿里云通義千問旗艦版模型Qwen2.5-Max全新升級發布。Qwen2.5-Max模型是阿里云通義團隊對MoE模型的最新探索成果,預訓練數據超過20萬億tokens。在Arena-Hard、LiveBench、LiveCodeBench、GPQA-Diamond及MMLU-Pro等基準測試中,Qwen2.5-Max比肩Claude-3.5-Sonnet,并幾乎全面超越了GPT-4o、DeepSeek-V3及Llama-3.1-405B。此外,據2024年9月阿里云棲大會,在HuggingFace和魔搭社區中,已有超過5萬個基于通義千問模型開發的衍生模型,位于全球第二,超過國內其他開源模型,我們認為基于通義千問模型的生態系統或正在逐步成熟。在我們看來,近期Deepseek的技術突破也對開源大模型領域產生了較大正向促進,模型開源降低了AI應用的準入門檻,使得更多開發者能夠基于模型構建自己的應用。這不僅有助于推動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創新,還為開源模型本身提供了更多的反饋和優化機會,有助于開源生態的逐步繁榮。

2)To C應用或為阿里AI 2025年發力重點,與蘋果合作或為開幕序章。2025年2月11日,據The Information,蘋果和阿里將合作為中國iPhone用戶開發AI功能。此前據智能涌現公眾號2025年1月16日報道,阿里旗下的智能互聯事業群正式由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吳嘉統管。智能互聯為阿里在2022年成立的一級業務部門,其核心品牌為天貓精靈,目前天貓精靈的硬件團隊已與夸克產品團隊融合工作,其工作重點包括新一代AI產品的規劃定義,以及與夸克AI能力的融合。2024年12月,“通義”產品團隊已從阿里云智能整體劃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目前該事業群還擁有夸克、書旗小說、UC瀏覽器、超級匯川廣告平臺等業務,初步形成了內容-AI應用-AI硬件的完整鏈條,亦顯示出阿里意在加碼發力C端應用的能力與決心。我們認為阿里云作為中國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商之一,在承載高并發用戶需求、滿足本地化法規要求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且其全球部署的產品服務+面向AI的全棧技術能力,有望在MaaS+PaaS+IaaS全鏈條上與蘋果共同持續賦能iPhone AI能力。

3)在對外投資上,阿里深度布局AI產業未來。在AI初創公司上,阿里前后投資了包括:月之暗面(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公司,旗艦產品為kimi智能助手)、智譜AI(數據與知識雙輪驅動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開發公司)、生數科技(產業級多模態大模型研發商)、百川智能(已發布多款開源AI中文大模型)和秘塔科技(法律AI工具)等數十家AI初創公司。

騰訊(00700 HK):AI賦能全線提速,產品落地激發長期增長新動能

騰訊AI戰略方向定位為“以AI為核心,打造智能云,賦能智慧產業”,聚焦內部游戲、云等多元業務齊同發展。在C端市場,騰訊憑借較高的用戶規模和信息資源壁壘發展娛樂和應用方向AI產品;在B端市場,騰訊利用較高的客戶資源和團隊規模優勢持續布局。

1)研發效率飛躍式提升,優化內容體驗

AI推動下游戲玩法或迎來顛覆式創新,AI agent的引入亦有望大幅壓縮研發周期,降低開發成本,提升游戲創作的自由度和規?;a能力,沉浸式大世界體驗亦或迎來質變升級。目前騰訊開源混元3D大模型顯著提升游戲開發效率,加快迭代周期。隨著后續游戲AI引擎GameGen-O與GiiNEX的功能豐富與更多產品落地,AI驅動的智能NPC、動態劇情生成等技術將更具突破性,拓展至更多游戲設計場景,進一步增強用戶沉浸感與互動性。

2)行業定制化升級,提升2B商業價值

云生態未來或將整合邊緣計算與大模型能力,實現全鏈路數據實時分析,提升跨平臺協同效率。目前騰訊云正借助大模型優化現有產品矩陣,AI智能客服、自動化運維、智能推薦等場景已初步落地,未來騰訊云持續推出行業定制化AI解決方案或推動2B業務向更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3)智能助手升級交互體驗,重塑社交生態

AI加持下的社交生態或可進一步拓展至多模態全感知交互,AI助手可整合圖像、視頻、情感及環境數據,實現對用戶情境的實時理解,并通過語音等多種形式即時進行交互。目前騰訊有望中短期內首先推出具備個性化交互能力的AI社交助手(參考Meta AI),深度融入微信生態,優化信息獲取、內容創作、智能推薦及生活管理體驗。未來, AI驅動的社交互動方式將顯著提升用戶沉浸感,推動內容消費模式升級,重塑社交生態格局。

4)AI導購驅動精準運營,釋放增長動能

AI電商助手結合多模態理解與實時交互可精準匹配個性化需求,未來有望革新消費者決策路徑,消費決策效率或迎來大幅提升。目前騰訊有望中短期推出AI電商助手(參考Amazon Rufus),強化商品信息解析、導購與個性化推薦等核心能力,優化微信小店購物體驗,增強用戶粘性,提升商家運營效率,完善電商生態閉環并進一步挖掘微信電商增長潛力。

此外騰訊持續加碼AI產業初創公司,構建大模型核心環節的投資版圖。其布局企業包括月之暗面(AIGC大模型研發)、無問芯穹(大模型軟硬件協同優化平臺)、智譜AI(AI知識智能技術)、百川智能(AI應用軟件)、Minimax(AI解決方案)及燧原科技(AI云端算力產品供應)等。

美團(03690 HK):內研外投踐行“科技”戰略,無人科技賦能本地生活

24年起戰略方向為“本地、零售、科技和國際化”,組織架構調整后提升科技與國際化的優先級。而在科技維度,美團主要以無人配送為核心目標,持續加大在機器人、無人機、智能駕駛方面等的投入,其中無人機和智能駕駛主要解決點到點的運輸,而機器人則主要解決外賣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整個配送流程的全閉環。無人配送對于美團構建更為完善發達的配送網絡意義重大,比如無人機可送達至傳統人力配送無法到達的地點,同時由于配送成本在美團每單外賣金額中占比達到約15%,因此無人配送的發展對于美團核心業務遠期意義深刻,或有望打開更長期的利潤釋放空間。

1)美團持續投資機器人、智能駕駛等關鍵科技垂直領域。根據我們統計,美團在23年1月至24年2月期間合計投資10家公司,其中包括3家機器人、3家AI大模型、1家無人配送公司。其中24年2月美團在B+輪成為宇樹科技第二大股東,持股8%,僅次于創始人王興興,宇樹科技專注于消費級、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技術實力強勁,是美團機器人賽道的重要投資押注。

2)無人配送已有初步進展。據美團無人機公眾號,截至2024年底,美團無人機已開通53條航線,累計配送訂單超45萬單。其中,2024年完成訂單數超20萬單,同比增長近100%,新增用戶超8萬人。業務探索方面,美團無人機持續拓展新場景,國內已經覆蓋深圳、北京、廣州等城市,無人機配送當前在國內的日均訂單量約1000單(據36氪未來消費)。同時積極推進國際化,2024年12月17日迪拜民航局向美團頒發無人機配送運營資質,標志其走向全球化運營。當前的重點在于找到更多無人機具備優勢的場景、提升系統穩定性和產品適配力,而普適化推廣的痛點則在于目前無人機的成本相對較高。但由于中東人力成本高于國內,同時迪拜的政策環境相對寬松,因此美團Keeta Drone(無人機海外名稱)的發展有望快于國內,隨著美團無人機的配送成本在近幾年中都有較大比例的逐年下降,預計5年內迪拜地區的無人機配送成本或可與地面配送相匹配,屆時Keeta Drone或可將覆蓋Keeta訂單的10%-20%。此外,在無人車配送層面美團已經完成400萬單配送,根據Ark Invest,其排名全球第三,在道路配送領域僅次于新石器的600萬單排名全球第二。我們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隨著無人機配送技術的完善和成本的持續降低,或可以看到其訂單層面的持續突破。

3)美團持續在科技初創公司加大投入。美團自2021年“零售+科技”戰略轉型之后,后續大部分投資均為先進制造和科技領域公司,僅22-24年間合計投資23家(占自10年以來其科技投資的70%),展現出鮮明的戰略重視。同時從投資風格來看,美團科技投資輪次集中在C輪或以前的早期,且大部分為初創公司,表現出美團長期耐心的內在稟賦,其主要目的并非獲利,而是為自身在相關領域的布局做補充,其中比較知名的投資標的包括宇樹科技、月之暗面、智譜AI和光年之外等等。

風險提示:

貿易摩擦風險:若中美貿易摩擦風險加劇,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造成持續沖擊,可能造成廠商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

半導體周期波動:半導體為周期性行業,若終端需求不及預期,且供應鏈庫存高企,半導體行業可能進入下行周期的風險。

本研報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蓋個股內容,均系對其客觀公開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團隊對該公司、該股票的推薦或覆蓋。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