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投行加緊并購業務布局,“五篇大文章”再起并購東風
2月11日訊(記者 趙昕睿)節后,政策端推出首個大 “禮包”——《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一文件的出臺也點燃了并購重組業務領域的熱度,券商在這場盛宴中如何布局并購重組業務,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綜合能力成為了重頭戲。
2月7日,證監會制定了《實施意見》,對五篇大文章合力提出18條政策舉措, “并購重組” 一詞貫穿全文,出現多達 18 次。某投行資深人士分析,證監會對并購重組如此高度關注,充分彰顯了其在資本市場中的關鍵地位日益提升。從產業并購需求釋放、跨境并購業務拓展,到并購基金發展得到鼓勵,這些都為券商參與并購重組交易市場帶來了嶄新機遇。來看關于并購的重點表述:
事實上,開年之際,券商對并購重組業務的重視便釋放出強烈信號。新年伊始,數十家券商董事長就對 2025 年業務走向與布局展開新展望,“并購重組” 一詞在中小券商致辭中頻繁出現。自 2024 年一系列并購重組相關政策落地后,多數券商敏銳捕捉到其中的政策機遇,紛紛將并購重組市場視為重要業務領域,甚者將其作為投行業務的突破口,致力于提供更全面、專業的金融服務。
如今,并購重組浪潮來襲,2025 年券商們如何布局該項業務、聚焦哪些產業領域,成為市場各方密切關注的核心話題。記者深入采訪多家券商,從布局亮點與產業趨勢入手,進一步探索券商并購重組業務面貌圖。
券商已跑步入場,搶占并購 “蛋糕”
《實施意見》中提到,2024年下半年來,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轉型升級、產業整合和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尤其是集成電路等硬科技行業領域并購重組活動顯著增多。
步入 2025 年,這一市場延續了此前的火熱態勢。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市場已披露783單并購重組數量,距離記者前次統計數據相比,11日內就新增140單。伴隨政策機遇,已有多家券商積極投身并購重組市場交易,其中包括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國投證券、華英證券、開源證券、湘財證券、西部證券、紅塔證券、國盛證券、東莞證券、中天國富證券、萬聯證券等14家券商。
根據Wind數據,其中,國投證券及中金公司交易金額均在100億元以上,分別占據市場份額26.11%、20.09%。財務顧問機構中,券商占據較多市場份額,大型券商憑借資源和專業優勢一馬當先,但中小券商也在全力爭搶業務機會,試圖在這片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雖然政策層面為券商并購重組業務拓寬了機遇,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然而,記者從投行人士了解到,從前期對并購標的的價值評估,到后續的撮合報價,每個環節都充滿變數。市場環境復雜多變,不同行業資產特性存在較大差異,市場預期波動以及各類突發因素等,都可能導致報價過程波折不斷,甚至使即將達成的交易功虧一簣。但即便如此,不少投行人士依舊看好市場前景,認為在傳統行業轉型需求及科技行業變革的雙重驅動下,并購重組交易市場活躍度有望持續攀升。
券商差異化打法,布局各有亮點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眾多券商紛紛入場,頭部券商和中小券商分別在市場份額和交易數量上發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2025 年券商們的并購重組業務如何布局?又怎樣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廣發證券在布局上重點發揮并購重組的源頭作用,將項目承攬與客戶開發深度融合,推動業務模式從傳統業務向客戶綜合服務轉型。一是堅持高質量發展主線,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并購從行業、企業、服務多個層面發力。二是構建跨業務線的綜合化客戶服務體系,圍繞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加大優質企業級客戶的拓展、儲備的同時,通過依托平臺響應客戶綜合需求,推動投行業務拓展的模式轉變。三是搭建開放式并購生態,鏈接更廣泛的優質產業鏈資源。其一,分別從形成完備的信息覆蓋網絡,實現并購需求信息的高效流通與共享;其二,通過搭建開放式平臺,增進產業間、企業間、機構間的互動與協同,共同塑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并購生態圈。
國金證券從三個關鍵維度進行布局。一是建立強大的信息網絡和數據庫,與各類企業(尤其是潛在并購方和被并購方)建立緊密的聯系,了解他們的戰略需求、財務狀況和市場地位。同時,公司還需要收集和分析行業數據、市場動態以及政策變化,以便準確預測并購趨勢和潛在機會。
二是提升并購重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并購重組服務能力,包括估值定價、方案設計、交易執行以及后續整合等方面。擁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并購團隊是成功的關鍵,這樣能夠更好地評估目標公司的價值,制定合理的并購方案,確保并購過程的順利進行。此外,公司還可以與專業的會計師、律師和評估師合作,共同推進并購項目。
興業證券高度重視并購重組業務發展,從組織架構到業務支持全方位發力。在組織架構上,設立了投行并購業務部負責統籌并購業務發展,鼓勵所有業務團隊參與并購項目;集團協同層面,各地分公司積極挖掘并購商機;在業務支持上,投行在合規前提下設立了并購庫,并每周進行并購庫的商機匯總,同時開展豐富的并購培訓活動,提升員工專業能力。2024 年,質控內核部門、投行部門就分別針對投行全體員工和分支機構承攬人員舉辦了并購專題培訓。
國信證券則聚焦廣東地區,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持續深耕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廣東優勢產業,進一步發揮產業投行功能,做好基于產業邏輯的并購重組撮合。積極推進與各級政府、產業資本合作設立并購基金,建立優質標的資產池,提高并購交易效率,助力廣東優質上市公司、產業集團通過并購重組提質增效。
國元證券在并購重組差異化打法方面,一方面是建設完善“六個一”并購業務體系,打造由撮合型向賦能型升級的并購重組現代化“婚介所”。具體而言:一是設立一個并購業務領導專班,充分調動公司資源頂層推進;二是強化一個并購中心,有效發揮業務撮合與支持賦能;三是組建一個“融創并購團隊”,暢通投行內部并購交流協作;四是建成一個并購信息系統,收集買賣需求信息點數千條;五是建立一個并購協調機制,定期會議有效溝通;六是搭建一個交流平臺,運營服務省級并購重組平臺。
另一方面系精準啟動“六個發動機”業務開拓先機,精準定位目標市場,并以此為業務助推器。一是圍繞省內國有企業,服務國企并購整合;二是圍繞以訊飛、奇瑞、陽光系為代表的省內龍頭企業與上市公司,已協助陽光新能源收購泰禾智能,國盾量子引入中電信量子;三是圍繞地市平臺,已協助合肥創投收購文一科技、蕪湖建投收購神劍股份;四是圍繞省內“專精特新”和首發撤否企業,已對全市場撤否企業進行有效分析;五是圍繞國元系投資企業,充分做好與國元直投、創投等內部協同;六是圍繞外部PE/FA/CVC機構,已與長鑫產投、訊飛產投、仁發投資等多家機構建立有效溝通渠道。
綜合來看,從業務拓展角度,券商布局并購業務都注重提升信息收集與整合能力。一方面,積極與各類企業建立緊密聯系;另一方面,廣泛收集和分析行業數據、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服務能力提升方面,則著力打造專業并購團隊,提升估值定價、方案設計等關鍵環節服務水平。組織架構與協同合作上,設立專門并購部門或專班統籌業務,加強內部協作,同時積極與外部機構合作,拓展業務資源。
布局產業并購,新興與傳統產業并重
在布局并購重組業務時,券商對行業板塊的選擇傾向,往往能反映出市場交易趨勢。記者經梳理發現,多家券商在行業側重上存在顯著共性,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成為他們布局的兩大核心方向。
當下,新興產業備受青睞,各家都極為關注符合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導向的領域。比如先進制造、新能源、醫療健康、人工智能、半導體、創新藥、機器人、芯片存儲、高端裝備等行業均被重點提及。這些新興產業由于契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在監管審核環節更易獲得支持,業務推進相對順利,有望成為并購重組的熱門賽道。
傳統產業方面,同樣是券商布局的重點。化工、消費、傳統制造、食品飲料、農業等傳統行業,面臨著改造升級或整體轉型的需求,符合政策導向,且產業整合空間較大。券商通過為這些傳統行業圍繞建鏈、強鏈、延鏈、補鏈方向,尋找強化生存發展能力、穩定企業競爭力的重組路徑,如推動橫向并購發揮規模效應,開展縱向并購延展產業鏈,以及探索跨行業并購向新質生產力行業轉型等。
新興與傳統行業并購交易也存在一定的推進難度與挑戰。廣發證券分析,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是并購標的估值較高,需重點關注上市公司對標的的吸納難度、資金實力、支付方式設計等;二是此類標的往往行業更為細分,為其尋找合適買家的撮合難度較大;三是此類標的往往傾向于獨立IPO,較多企業對并購持觀望態度,預計仍將經歷預期調整的過程。
傳統行業這一類并購交易難度與挑戰主要在于,一是協同效應至關重要,交易必要性受到重點關注,如標的能否幫助上市公司擴大經營體量或補齊業務版圖,能否提升盈利能力;二是傳統行業標的估值較低,往往需要交易后資源互補、換股后股份增值等因素打動標的股東參與交易,需憑借行業理解力發掘基于協同的整合價值。
盡管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推進并購交易中存在挑戰,但業內人士認為,在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及符合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下,相關產業有望在并購熱潮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