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人工神經元利用光實現神經形態計算

人工神經元利用光實現神經形態計算

科技日報    2025-02-11

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人工神經元,可利用光電實現神經形態計算。新技術模仿突觸或神經元功能,可適應和重新配置其對光的響應進而完成計算。這項突破性進展發表在最新一期《光:科學與應用》雜志上。

團隊利用二維材料二硒化鉿設計并制造了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容器(MOSCap)。這種器件采用了垂直堆疊結構,其中二硒化鉿夾在兩層氧化鋁之間,并放置在p型硅襯底上。頂部覆蓋有一層透明的氧化銦錫,允許光線從上方進入。當二硒化鉿納米片被集成到電荷捕獲存儲器件中時,能實現光學數據傳感和保留功能,使其在光源移除后仍能重新配置以感應光或存儲光學數據。

實驗表明,MOSCap的電荷捕獲和電容,會隨著光照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能作為智能存儲器,使用光信號進行訓練和響應。例如,暴露于465納米波長的藍光,可增強對635納米波長的紅光的反應,這是一種被稱為關聯學習的行為。在神經形態計算中,MOSCap就像一個人工突觸,能同時展示出長期增強(增加突觸反應)和長期抑制(減弱突觸反應)的能力。

團隊進一步探索了這些人工神經元如何響應和適應不同強度、持續時間和波長的光刺激。仿真實驗的預測顯示,基于這些設備的電容式突觸陣列電路,可在識別行業標準數據庫中的手寫數字任務中達到96%的準確率。此外,這些設備還展示了檢測系外行星的潛力,通過識別恒星光強度的瞬態變化,其準確率高達90%。

研究表明,此類具有內存光傳感功能的設備,非常適合邊緣計算應用,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處理和存儲大量光學數據的人工智能領域。其潛在的應用范圍更為廣泛,包括自動駕駛汽車、虛擬現實以及物聯網系統等,為未來更具適應性和能源效率的解決方案鋪平了道路。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