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預測——未來全球就業形態加速演變
技術進步、人口結構變化、地緣經濟形勢緊張和經濟壓力作為關鍵因素,正在深刻改變全球各行各業的就業情況。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商業模式,勞動力的技能差距仍是當前企業轉型的首要障礙。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技術、經濟、人口結構和綠色轉型等領域發生趨勢性變化,勞動力亟需升級技能才能做好準備。
全球就業總量增加伴隨結構調整。技術進步、人口結構變化、地緣經濟形勢緊張和經濟壓力作為關鍵因素,正在深刻改變全球各行各業的就業情況。報告預計,到2030年,將有22%的就業機會面臨變革,新創造1.7億個工作崗位,而被替代的工作崗位數量將達9200萬個,就業機會凈增7800萬個。報告指出,到2030年,農場工人、送貨司機和建筑工人等一線職位的絕對需求增長最快,專業護理人員等護理職位和中學教師等教育類職位預計也會迎來大幅增長,而人口結構趨勢將推動基礎性行業的職位需求增加。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能源系統,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和環境工程的發展,將提升這些領域的專業職位需求。相比之下,出納員和行政助理等職位屬于減少最快的職位。另外,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重塑就業市場,平面設計師這類職位或將快速減少。
技術發展等因素對就業影響深遠。報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商業模式,全球一半的雇主正在瞄準人工智能催生的新機會,計劃調整業務方向。在應對這些變化的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舉措是升級員工技能,有77%的雇主正計劃照此行動。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實現了一些任務的自動化,41%的雇主計劃縮減員工規模。近半數雇主可能會將員工從易受人工智能影響的崗位轉移到其他業務部門,這樣既可以緩解技能短缺的問題,又可以降低技術轉型的人力成本。面對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主管、決策者和工作者需要攜手合作,確保勞動力做好準備迎接變化,同時降低各行各業和各個地區的失業風險。除技術之外,經濟、人口結構和地緣經濟形勢的轉變也為就業帶來了巨大變動。報告預計,盡管全球通脹形勢有所緩和,但到2030年仍將有600萬人因價格壓力和經濟增速放緩而失業。而面對緊張的地緣政治形勢,部分企業計劃通過離岸外包和企業回流戰略應對,同時,這些壓力也增加了對網絡空間安全等技能的需求。
勞動力技能差距仍是主要轉型障礙。報告研究了1000多個公司的數據,發現勞動力的技能差距仍是當前企業轉型的首要障礙,有40%的工作技能將會發生改變,63%的雇主已經將技能差距列為其面臨的關鍵障礙。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技術技能需求預計將出現快速增長,但創造性思維、韌性、靈活性和敏捷性等人類技能仍然至關重要。這兩類技能的組合在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上將愈加重要。世界經濟論壇工作、薪資和就業創造總負責人提爾·勒博德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快速技術變革等趨勢正顛覆各行各業和就業市場,既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影響深遠的挑戰。當前,企業和政府應當通力合作,開展技能投資,打造公平且有韌性的全球勞動力”。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勞動力是100人,那么有59人將需要在2030年前進行技能再培訓或技能升級,但其中有11人不太可能接受培訓,這意味著全球將有1.2億多名員工面臨中期裁員風險。
亟需采取行動加強勞動力技能升級。報告指出,為了適應市場的巨大變化,政府、企業和教育部門亟需采取集體行動。重點行動領域包括消除技能差距,投資開展技能再培訓和技能升級培訓,構建便捷路徑,培育快速增長的工作崗位,培養適應需求增加的各項技能。通過優先實施公平包容的勞動力轉型戰略,并為員工提供支持,各利益相關方將能打造有韌性、適應性強的全球勞動力,幫助他們為未來的工作崗位做好準備。世界經濟論壇為了應對有關挑戰,發動了“就業”和“技能再培訓革命”兩大倡議,“就業”倡議攜手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幫助員工應對充滿變化的就業轉型,改善就業質量,并發揮人工智能和綠色技術潛力;“技能再培訓革命”倡議則旨在到2030年為10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技能和經濟機會,為勞動力轉型提供可拓展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