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報導:研究人員如何使用AI?科學領域利弊調查分析
編輯 | matrix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研領域。
根據出版公司 Wiley 最新發布的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在未來兩年內,AI 工具將在學術研究和出版領域獲得廣泛接受。這項調查涵蓋了來自 70 多個國家的近 5000 名研究人員,深入探討了他們對生成式 AI 工具的使用現狀和未來展望。
調查對象與現狀
這項由 Wiley 公司于 2024 年 2 月 4 日發布的調查對全球 4946 名研究人員進行了深入調研,其中 27% 是早期職業研究人員。
報告鏈接:https://www.wiley.com/en-us/ai-study/ai-resources#download-report
調查結果顯示,在第一波 1043 名受訪者中,81% 表示曾出于個人或專業目的使用過 OpenAI 的ChatGPT,但僅有三分之一的人了解 Google 的Gemini和 Microsoft 的 Copilot 等其他生成式 AI 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各國和學科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中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以及計算機科學家在工作中更傾向于使用 AI。
AI 能力評估與未來展望
調查發現,在給出的 20 多個示例用例中,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 AI 在審查大量論文、總結研究發現、檢測寫作錯誤、檢查抄襲和整理引用等方面的表現已經超越人類。
約 72% 的研究人員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年內使用 AI 來準備手稿,67% 的受訪者有意愿使用 AI 處理大量信息,如協助文獻綜述、論文總結和數據處理。
相比資深研究人員,早期職業研究人員對使用 AI 撰寫資助申請和尋找潛在合作者表現出更大興趣。哥本哈根大學研究生成式 AI 的學者 Sebastian Porsdam Mann 指出,AI 可能有助于緩解研究經驗差異帶來的挑戰。
局限性與挑戰
然而,研究人員對 AI 在更復雜任務中的能力持謹慎態度。雖然 64% 的受訪者愿意在未來兩年內將 AI 用于識別文獻空白、選擇投稿期刊、推薦同行評議人等任務,但大多數人認為在這些領域人類仍具有優勢。
調查還揭示了研究人員在使用 AI 工具時面臨的主要障礙: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缺乏適當的指導和培訓,81% 的受訪者對 AI 的準確性、潛在偏見、隱私風險以及訓練方式的透明度表示擔憂。
針對這些挑戰,約 70% 的受訪者期望出版商能夠提供明確的 AI 使用指南,69% 認為出版商應當幫助他們規避錯誤和偏見。阿德萊德大學重癥營養師 Tejaswini Arunachala Murthy 建議開展類似全球強制要求的良好臨床實踐培訓,以規范 AI 工具的使用。
結語
Wiley 公司 AI 增長團隊的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 Josh Jarrett 表示,公司正在進行更多訪談并收集反饋,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發布更新的 AI 使用指南。這些指南將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研究中安全使用 AI,包括何時需要人類洞察以及應該做出哪些披露。正如 Jarrett 所說,當前的重點不是推薦具體工具,而是提供安全使用的一般性指導并分享最佳實踐。
這項調查不僅展示了 AI 在學術領域的巨大潛力,也為相關機構制定培訓計劃和使用指南提供了重要參考。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在保證研究質量的同時充分發揮 AI 工具的優勢,將成為學術界面臨的重要課題。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343-5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