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延續震蕩走勢后續投資機遇在哪?
2月5日訊(編輯胡家榮)今日港股市場未能延續近日的漲勢,目前三大指數集體調整。截至發稿,恒生指數跌1.18%,報20543.80點;科技指數跌1.23%,報4916.06點。
近期走勢回顧
節后開盤首日,港股市場震蕩微跌,次日因加墨關稅暫緩的消息而大幅上漲。
中金公司對此指出,特朗普漸進式的加征關稅思路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短期影響相對可控。
該券商測算,30%關稅情形下,市場的反應可能更多類似2019年4月第三輪關稅后的情況。盡管基本符合預期且實際影響可控,但短期內對于兩會財政政策強刺激的預期可能難以抱有很強期待。
海外資金流出緩解
EPFR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海外主動型基金流出海外中資股市場收窄至1.8億美元(vs.此前一周流出2.6億美元),已連續16周流出。海外被動型基金流入擴大至5.4億美元(vs.此前一周流入1.9億美元)。
市場展望
在當前外部擾動相對可控、內部呈現回暖態勢但有所分化的情形下,中金公司認為兩會前“足夠力度”的財政政策兌現可能性仍有限。因此,政策真空期市場可能更多體現為階段波動后的震蕩結構行情,靜待企業年報業績及兩會政策動向以提供下一步方向。
整體市場仍未擺脫震蕩格局,短期謹慎為主。在政策托底但過強預期不現實的假設下,低迷時可以更積極介入,但亢奮時要適度獲利。恒指在19,000點是日線,周線和月線的關鍵支撐位。相比A股,港股的優勢在于估值和行業結構,缺點在流動性,因此只要在合適的位置介入,可以提供更強的結構韌性。
結構上,中金繼續建議穩定回報(分紅+回購,尤其是凈現金占比較高的增長性公司)加結構成長,例如關注具備自身產業趨勢和政策支持方向的科技板塊,如半導體、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等,以及政策支持下邊際需求改善,疊加行業自身出清更充分板塊,如以舊換新下的家電、汽車,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服。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