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級風口來襲,港股機器人巨頭驅動資本狂飆
隨著商業化成功的邏輯逐步兌現,港股機器人板塊2025年迎來開門紅。截至1月24日收盤,優必選當日股價大漲26.12%,報收74.35港元,市值達321.19億港元。地平線機器人以6.55%的幅度上漲,收盤價為4.39港元,成交量達到6028.55萬股,總成交額更是高達2.65億港元。越疆科技在當日股價上漲10.79%,收于23.1港元,市值為93.37億港元。
這三家企業作為港股機器人板塊的代表,在2025年初展現出的強勁態勢。讓投資者倍感振奮,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2024年12月16日,倉儲機器人企業極智嘉遞交了港股上市申請,為港股機器人板塊再添新勢力。這一系列積極信號充分反映出背后整個機器人行業的蓬勃朝氣。
根據灼識咨詢預計,按銷售收入計,全球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于2028年將達1,314億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6.4%。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特斯拉、英偉達、OpenAI等眾多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入局機器人產業,帶動供給側的繁榮,加上國內《“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頂層支持,行業的強預期,讓機器人產業有望成為可媲美蘋果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等現象級產業的長坡厚雪大賽道。
群雄逐鹿,各賽道“獨角獸”力爭上游
在這蓬勃發展的機器人產業浪潮中,港股市場匯聚了眾多極具潛力的企業。其中,優必選、地平線機器人、越疆科技以及正積極籌備上市的極智嘉,分別作為人形機器人、機器人芯片、協作機器人、倉儲機器人不同細分賽道的獨角獸企業,備受矚目。它們在各自領域內精耕細作,憑借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策略,站穩腳跟。接下來,我們將梳理這四家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小見大,分析整個機器人行業在快速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優必選成立于2012年,是全球少數將多伺服關節服務機器人商業化的公司,2022年成長為中國第一大教育智能機器人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供應商(按收入計)。地平線機器人2015年成立,是國內機器人智能芯片及解決方案的頭部企業,是中國最大前裝量產ADAS和AD方案提供商。越疆科技2015年創立,2023年出貨量全球協作機器人第二、中國第一。同樣于2015年成立的極智嘉,2023年收入計是全球最大倉儲履約AMR方案商,連續6年全球AMR市場份額第一。
(按公司上市時間順序排列)
優必選、地平線機器人、越疆科技已先后登陸港交所主板,極智嘉則在2024年12月16日遞交了港股上市申請。
作為2024年港股市場最受追捧的新股之一,地平線于2024年10月登陸港交所主板時,以約520億港元的總市值和54億港元的融資額,一舉成為年度港股第三大IPO及最大科技IPO,展現出投資者對機器人賽道的強烈信心。地平線自上市后,股價一路上行,最高漲幅37.84%。優必選和越疆科技的上市后表現同樣亮眼。優必選自上市以來,最高漲幅36.59%。越疆科技自上市以來,最高漲幅達38.56%。
股價的持續攀升與市場熱度的居高不下,不僅印證了三家企業的自身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備受認可,也為整個機器人賽道在資本市場樹立起極具影響力的標桿,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同類型企業的投資熱情。
上述四家機器人企業中,體量方面,于2023年,收入規模最高的是極智嘉,達到人民幣21.43億元;毛利最高的則是地平線,為人民幣10.94億元。增速方面,于2021年-2023年,地平線的收入復合年增速最高,達82.3%;極智嘉的毛利復合年增速最高,高達186.6%。
這意味著地平線憑借強勁的技術研發實力和高附加值產品,拉高了毛利水平,迅猛的收入增速則顯示其產品契合市場需求,市場滲透卓有成效。極智嘉收入規模最大,體現出其廣泛的市場布局、龐大客戶基礎和成熟商業模式讓其營收可觀,超高的毛利增速說明它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成果顯著。
于2023年虧損方面,經調整凈虧損最小的是越疆,為8181.7萬元,說明其在成本把控、運營效率上的獨特優勢。經調整凈虧損率最低的則是極智嘉,為20.7%,在收入規模最高的情況下,實現了最低的虧損率,體現其經營策略有效,有較大發展潛力,
對于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考慮到行業普遍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半年度數據可能不足以客觀地體現整體發展趨勢,但我們仍看到諸多積極信號。優必選20241H營收同比增長86.6%,毛利增長213.9%,地平線20241H營收同比增長151.6%,毛利增長225.99%,側面反映出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兩家企業的優秀經營能力。20241H虧損方面,最低的依然是越疆科技,為人民幣3497.6萬元。經調整凈虧損率最低的則仍舊是極智嘉,為24.8%,而其收入則保持第二位,為人民幣7.82億元,與地平線差距較小,說明其商業模式持續得到市場驗證。
整體來看,地平線、極智嘉的收入規模均達到第一梯隊量級,特別是地平線,其在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及同比增幅、毛利及同比增幅4項數據均排名第一,表現搶眼,其在港股上市后帶來的龍頭示范效應,也讓其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受到看好。近日,高盛發布研報稱,看好地平線擴大汽車客戶基礎,并預計征程6系列平臺將在2025年開始貢獻收入,目標價為6.1港元,并維持“買入”評級。
綜合過往的數據可知,四家機器人企業都處于持續凈虧損狀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機器人產業屬于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準入門檻高,研發周期也偏長。在機器人企業發展過程中,研發成本、材料成本、生產制造成本等各項初始成本高昂,往往需要大量的長期資本投入,從獲取收入到正式盈利必然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在這期間,虧損也成為機器人行業的普遍現象。
不過,機器人行業是一個天花板極高的行業,隨著商業化進程的有效推進,規模效應持續釋放,以及邊際成本遞減,各企業的虧損情況也將逐步得到緩解,度過前期的高額資本支出后,凈虧損額將持續收窄直至邁過盈虧平衡點。屆時,將會漸次打開巨大的盈利空間,為投資者帶來較高的超額回報。
以極智嘉為例,該公司2023年營收規模在全球倉儲履約AMR解決方案提供商排名第一,且已連續五年市場占有率保持領先。隨著收入及毛利的快速增長,極智嘉的經調整凈虧損也持續大幅收窄,剔除贖回負債賬面值變動的影響等因素后,從2021年的經調整EBITDA約人民幣-6.72億元,減少至2023年的人民幣-3.39億元,2024年上半年則同比減少50.1%,虧損大幅收窄。
而極智嘉作為剛提交IPO申請的新入場生力軍,也有很多業務及財務方面的亮點值得重點關注,以便為后續進入招股階段時提前埋線布局。
一方面,極智嘉的出海業務表現亮眼,業務已遍布約40個國家及地區。于2023年,該公司總營收的70%以上均來自于海外市場,大陸以外市場的毛利率達46.4%,高于30.8%的公司整體毛利率。訂單量也持續增長,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別約為人民幣15.90億元、19.96億元、26.94億元及13.53億元。
從2021至2023年,極智嘉總收入復合年增長率達64.7%,遠超全球整體AMR市場36.0%的復合年增長率,其核心業務AMR的銷售收入復合年增長率更是高達92.3%,展現出極智嘉在全球AMR市場上的擴張能力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搶占了先機。
另一方面,于2024年10月31日,極智嘉錄得資金余額(含定期存款等)合計約人民幣6.36億元,流動性保持充足。存貨周轉天數也維持相對穩定,2021年-2023年,分別為262.2天、297.6天及292.3天。訂單量穩步上升、營運資金管理持續改善及出海業務強勁,均將為極智嘉走向盈虧平衡不斷打牢根基。以小見大,極智嘉可說是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優秀樣本。
針對報告期內極智嘉資不抵債,截至2024年6月底凈資產為人民幣-59.75億元,雖然面臨著69.20億元的巨額贖回負債壓力等情況,專業人士分析道,極智嘉的業務發展勢頭良好,贖回負債一般是有過多輪融資的未上市創業公司在完成上市前都會存在的事項。上市完成后,該贖回負債余額將變為0,對公司經營沒有實質性影響。熟悉極智嘉的知情人士亦透露,公司股東對其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暫未上市的極智嘉在2016年至2022年完成了11輪融資,估值從最初的人民幣2.1億元升至150億元,短短6年實現70倍的增長。該公司營收更是從2016年的零收入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人民幣21.43億元,復合年增速遠高于估值增長,且持續保持較高增速,在細分市場的占有率穩居第一。
機器人行業景氣度高企,適宜中長線布局
全球人口持續老齡化的趨勢下,勞動力短缺和成本不斷上升,以及技術進步,將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機器人賽道在未來數年之內的高景氣度,將為各細分賽道企業提供諸多契機,促進其業務增長。無論是專注于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優必選、機器人芯片賽道的地平線機器人、協作機器人賽道的越疆科技,還是在倉儲機器人賽道的極智嘉,未來都有機會成為機器人風口上的資本熱寵。
對機器人板塊后續的走勢,方正富邦基金經理李朝昱表示,機器人行業在近期有較為密集的產業變化,技術演進逐步成熟,產業潮起入局者明顯增多,可以說中長期的投資機遇已經開始顯現。機器人板塊本身有高彈性、高波動的特點,對于此類成長板塊,由于長期趨勢比較確定,如果波動范圍在心理預期內,且堅定看好機器人的未來發展,那么不妨在低點布局,長期持有。
技術突破與產業格局重塑的交融,資本追捧與政策支持的共振,都在表明,一個未來數十年內的萬億級投資風口已悄然而至。對投資者而言,如何抓住風口,踩準節奏,把每一次機遇都化為投資的動力,將是一項持久的必修課。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