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委員吳怡:利用AI大模型為民眾提供法律服務
中新網重慶1月20日電 (梁欽卿)2025年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探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路徑。20日,在重慶兩會上,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百事得律師事務所主任吳怡接受中新網采訪表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AI)大模型,為市民提供專業精確的法律服務。當前,隨著大語言模型技術迅猛發展,法律科技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大語言模型憑借強大的語言處理能力,具有快速響應法律服務需求的能力。擁有20多年律師經歷的吳怡表示,自己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基層民眾雖然有維權意識,但由于身邊沒有專業的法律顧問,常常苦于沒有維權途徑。與此同時,法律咨詢行業存在收費高、從業人數不足等問題。“就重慶而言,只有約2萬名律師。”2018年,吳怡在重慶創辦公司研發智能機器人,提供專業、便捷的法律咨詢,降低法律咨詢的人力與時間成本。經過不斷改進,吳怡所在公司研發的大牛法律機器人能模擬法官和律師的思維,以多輪發問的方式查明法律事實,并根據云端海量法律數據,結合運算模型,進行推理決策,一鍵生成咨詢意見書、民事訴狀、仲裁申請、報案材料等法律文書。吳怡表示,法律大模型能為當事人提供專業、便捷、免費的法律咨詢,幫助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法律問題。她舉例說,當夫妻因離婚問題產生紛爭時,法律大模型可以根據事實情況,就夫妻該不該離婚、財產怎么分配、孩子由誰撫養等問題給出答案,并提供解決意見。在今年的重慶兩會上,吳怡建議由重慶市司法局采購法律大模型,為全市有需要的民眾提供法律服務,這就相當于給每位民眾配備了一名法學博士水平的律師、私人法律顧問,讓便捷、高效、精準的AI法律服務觸手可得。吳怡也注意到,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大語言模型也面臨著邏輯推理、倫理道德爭議等挑戰。她認為,在法律與科技相互交融的新時代,應更加清晰地界定并履行相關責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充分利用科技推動司法公正。目前,該法律機器人已在社區、法院、派出所等場所為百姓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吳怡表示,未來要帶著法律大模型走進田間地頭、偏遠鄉村,把專業便捷的法律服務送到最基層的老百姓身邊。(完)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