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系統可將意念轉化為文本:幫助無法說話的人溝通
12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了首款便攜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統,可解碼無聲的想法并將其轉化為有形的文本。據了解,這項技術可幫助那些因疾病或受傷(包括中風或癱瘓)而無法說話的人進行溝通,也有望實現人與仿生手臂或機器人等設備之間的無縫通信。
12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了首款便攜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統,可解碼無聲的想法并將其轉化為有形的文本。據了解,這項技術可幫助那些因疾病或受傷(包括中風或癱瘓)而無法說話的人進行溝通,也有望實現人與仿生手臂或機器人等設備之間的無縫通信。
2月25日,四川觀察記者體驗無創腦機接口,僅通過目光聚焦電腦上的“前進”“跳舞”等字樣,指令就通過大腦傳遞給機器人。
在《三體》當中,大劉為三體文明設計了一種“思考即說話”的意念交流方式。在嚴酷的三體環境下,三體人正是依靠這種高效無誤的意念交流方式,實現了知識的無障礙共享、理性決策的高度統一,才能創造出如此高度發達的文明成果和整齊劃一的社會體制。
腦機接口讓實時意念“說話” 有助失語者重拾流暢交流能力
馬斯克旗下Neuralink,搞了一場腦機接口游戲直播。首位測試志愿者Noland Arbaugh現身,用意念下起國際象棋,2500萬網友在線圍觀。老哥是國際象棋退役選手,在八年前一次潛水事故后,肩膀以下全部癱瘓。
財聯社5月13日訊(編輯 夏軍雄)據媒體報道,蘋果正在進軍腦機接口領域,推出了一項新技術,有朝一日可能會徹底改變人類與設備的交互方式。蘋果正在采取初步措施,嘗試通過新一代腦部植入裝置讀取神經信號,讓用戶可以用大腦控制 iPhone。這項技術有望讓數萬名因嚴重脊髓損傷或漸凍癥(ALS)等疾病而無法使用
編輯 | 2049想象一下,僅憑思維就能自如地操控電腦鼠標,就像健全人使用手部一樣精準和流暢。這聽起來像科幻片中的場景,但在加州理工學院(MIT)的最新研究中,這樣的未來正在成為現實。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名為「FENet」的突破性技術,讓癱瘓患者能夠更精準地用意念控制電腦設備。
2022年9月30日,來自英國倫敦的女子莎拉·德·拉加德感覺自己或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她不慎摔下站臺邊緣,被兩列火車先后碾壓,在痛不欲生的經歷中失去了右臂和右腿。作為登山健將,就在去年8月,拉加德才登頂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而一個月后,她就倒在冰冷的鐵軌上遭遇了人生最無助的一刻。近一年后,拉加德
界面新聞記者 | 佘曉晨 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多年后,更多實際的案例和臨床試驗開始加速面世。 1月2日,界面新聞獲悉,腦機接口公司上海腦虎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腦虎科技”)對外公布,在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密切合作,以及天橋腦科學研究院等的支持下,團隊取得了人體臨床試驗突破性進展。基于全自主研
一款腦機接口調控的APP界面。資料圖《自然》23日發表的兩篇論文報告了新的腦機接口裝置,其不僅能將大腦活動解碼為語言,而且比當前所有技術都更迅速、更準確且覆蓋詞匯量更大。這一成果展示了在幫助嚴重癱瘓人群恢復溝通能力方面的技術進步。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團隊開發的腦機接口裝置,可以通過插入大腦的細電極陣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