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一起來看這些高校的答案
全國多所高校面向本科生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助力師生學習科研……AI邂逅教育領域,會激發出怎樣的創新火花呢?
跟教育小微一起來看——在高校上AI通識課是一種什么體驗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開設的《AI賦能的語言分析和語言習得》,將AI技術與本學科核心知識相結合,是一門典型的“語言擁抱AI”的交叉融合課。本學年,復旦大學全面啟動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和教育模式改革(簡稱“AI大課”),在2024-2025學年推出100余門AI領域課程,本學期61門“AI-BEST”課程,包括27門AI學科進階課程(AI-S)。“你能分辨出音樂人譜寫的樂曲與AI生成的音樂嗎?”“人類與AI創作的作品有何不同?”在《人工智能:情感、藝術與設計》首堂課上,借由生動的案例,浙江大學張克俊老師帶領不同專業的同學們一起探討AI技術進步將為藝術創作與情感表達帶來的可能性。
今年秋季學期,浙江大學的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程面向大二及以上本科生開設五個試點班,共有來自非相關專業的256名學生選課。明年春季學期起將在全校全面開設。與AI同行讓學習與生活更精彩北京交通大學語言實驗教學中心協同公共英語教學部開發的“北交AI學英語”平臺能夠以AI學伴輔導修改包括作文、音視頻、文檔等多種形式的英語作業,提供預約精準輔導服務等,為英語學習增添動力,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北京郵電大學推出的智鏈iLink大模型創新實踐平臺引導同學們基于大模型創新實踐平臺提供的模型工具資源和技術課程資源,認識AI、學習AI、運用AI。初發(TruFar)——大模型原生應用工廠/開放智能體平臺支持教師和大學生開發者上傳自己的知識庫,支持自定義多輪回答的提示詞,創新性地支持自定義前端界面+配套的自定義后端工作流的機制,全面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來源 | 新華視點、復旦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微信更多教育信息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