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新火種    2024-11-27

從來沒有哪個時刻,AI被如此爭論、熱議。

剛剛閉幕的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AI再次成為被聚光燈追逐的主角。

“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體?!?/p>

句句未提AI,但句句都是AI。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為啥?如今的AI已經快速滲入到人類經濟生活、產業發展、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線上到線下,從公共到私域,AI引爆的智能革命正在重塑一切——

諾貝爾獎歷史性在同一年兩個獎項中欽點AI,令全世界嘩然。全球企業在生成式AI上瘋狂砸錢,短短1年時間已達到138億美元,飆升5倍,對比2023年,這個數字還僅僅是23億(Menlo Ventures)。

但在狂飆突進的另一面,是隱憂不斷。

社會層面,青少年沉迷聊天機器人、AI換臉詐騙事件層出不窮;技術層面,大模型的幻覺、偏見尚未被完全解決,AI獲取數據的隱私邊界還未被完全明確。更宏觀的,對于人類而言,AI還是一個黑盒,它真的可控嗎?人類真的能主導AI嗎?這些疑問也不能被完全解答。

該怎么辦?

李飛飛在自傳中寫道:

今年的烏鎮,亦是“以人為本的科技發展觀”的聲音此起彼伏。具體該怎么做?

方向已經有了:推動網絡空間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普惠發展。

怎么理解?

由財新智庫、中國ESG30人論壇、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聯想共同發布的《人本智能:人機共生時代的科技發展觀》報告,可以提供參考。

它首次系統性闡釋了人本智能的價值主張,為理解當下新型人機關系提供了全新思路。

透過這份報告,不僅能理解最新在烏鎮發出的倡議和指導,更能進一步理清新一輪AI技術浪潮究竟給人類社會以何影響。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首次體系化歸納人本智能應用實踐

人本智能,成為此次報告內容最核心的關鍵詞,圍繞著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進行了逐一展開。

首先,什么是人本智能?這離不開一個更廣泛的價值視角:以人為本。

在此視角之下,將以人為中心的理念與AI進行融合。換言之,人本智能強調在AI的發展和應用中持續并全面關注人類的價值和需求,并廣泛地應用在社會、經濟、科技等各個領域。

但誠如AI是個不斷被定義并持續拓展的領域,在此之前人本智能也被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們探索和定義,更是有頂尖高校專門成立相關的研究部門。

此次報告可以說是第一次系統性地梳理了人本智能背后的具體內涵和發展原則。

其具體內涵包括了三個維度:

在人與AI兩者之間的交互關系上,堅持人本設計在人與AI的目標工具屬性關系上,堅持人是AI發展的最終目標在人與AI發展的價值導向上,堅持人本向善。

這里面談到了交互、具體工具實施以及AI作為工具的價值導向上,既然如此,還要深化落實到AI具體的應用實踐中,報告還提及了四個發展原則:

這也是在大模型蓬勃發展的當下,給全球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一個階段性參考。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制定?報告中也進一步探討了背后的原因。

首先,技術發展到了一個必要的階段。回溯人工智能近70年的發展歷程,再結合經典的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人工智能經歷了七個階段共四輪發展浪潮,目前正處于爆發發展的階段。

一方面,全球各個國家乃至產業界積極投資和布局AI領域,希望能在這場科技革命中占據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也在因為在各行各業的加速應用,引發了對于AI社會影響和倫理問題的探討,很多企業家和學者紛紛開始呼吁社會各界主體參與到人工智能治理當中。

其次,新一輪人工智能從簡單的弱智能走向更為復雜的通用人工智能。以生成式AI為代表,主要有這些典型的特性:

強大生成能力,打破了傳統軟件對明確編程輸入的依賴,AI能在沒有直接人類指令情況下創作出全新的作品。

便利的自然語言交互,不局限于簡單的命令執行和反饋提供,而是更深層次地理解和響應人類的意圖、情感和需求。

廣泛的應用場景,除了執行更多的復雜任務,比如推理、編寫代碼、分析數據、藝術創作等,在醫療、金融、制造業等實體行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然后,當機器越來越多地承擔起以往只有人類才能勝任的工作,那么也就帶來了新型的人機關系的思考:

人類如何看待自己與AI的關系?如何與AI共生?人類自身獨特性和價值所在。

這樣的問題與人類相關,與社會相關,以及與每個具體的人都息息相關。報告中給出了如何處理人機關系的參考:新型三線人機關系:

也正因為時代的發展、技術本身的特性以及圍繞個人所帶來新生產生活關系的思考,這三個方面驅動著智能技術與應用以人為中心的方向發展,人本智能也成為應時之義。它為AI技術發展與應用提供了一套方法論和價值準則。

既然如此,那么從應用實踐角度看,各行各業又該如何做呢?

報告中選取了六大典型場景來進行具象地展示,包括傳媒與文藝創作、教育、制造業、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環境與生態保護。這也是首次體系化歸納人本智能應用實踐。

比如醫療行業,我們知道始終存在醫生供給不足、醫療資源不均衡、診斷效率不高等問題,而通過應用AI,比如像大模型廠商打造AI醫生,提高醫生診斷效率和患者就醫體驗,進一步促進醫療醫療資源的普及化。

還有像制造業,作為廣義制造業源頭之一,礦山企業環境復雜,安全隱患多,從業者安全風險高;另一方面,在一些領先的制造業中,比如造船業,工業設計環節存在諸多問題,如重復建模、協作滯后等,導致流程慢、效率低。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如今AI 大模型深入后,這些深水區的問題得到解決。比如在礦山場景用AI視頻分析系統保障工人安全;還有像AI程序讓工業設計變得更簡單有序,以此提升人員能力和價值。

從這些實際案例中可以看出,人本智能不只強調AI治理、AI安全,更進一步是利用AI技術進行科技向善式的創新,這其實也是帶給技術發展最為本質和核心的價值。技術永遠向前,只有從一開始與技術的深度融合,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在應用中發揮出最大價值。

而以報告中提及多次的聯想為例,洞察聯想在大模型趨勢下的動向,可以更深入探明人本智能的底層邏輯。

人本智能,聯想如何做?

在《2024中國·AI盛典》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科技的發展一定要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

更進一步解釋,就是幫助每個普通人從AI的力量中獲。

具體怎么做?聯想給出的參考是,從個人到企業、從產業到全社會,由點到面逐漸滲透影響。

在“AI for All”戰略下,聯想的業務布局為:

AI內嵌的智能終端AI原生的方案服務AI導向的基礎設施

首先在智能終端上,聯想以AI PC作為切入口,將個人智能體帶到每個普通人身邊,推動個人以及企業生產力/創造力發生質變。

對于真正意義的AI PC,聯想提出了五大特性:

內嵌個人大模型與用戶自然交互的智能體內嵌個人知識庫本地異構AI算力(CPU/GPU/NPU)開放的AI應用生態保障個人隱私及數據安全

可以看出這五點特性都是從用戶、從人本身出發進行制定。

在能力上,聯想智能體小天具備AI畫畫、AI PPT、文檔總結、會議分身等能力,可以大幅提升用戶在PC上的辦公/創作效率,符合用戶購買AI PC的第一性要求。

它天生強調個性化、專有化特性,本地內嵌的個人知識庫可以保障它更懂用戶。

同時從模型到個人知識庫都被放在本地,由專門的芯片保障敏感信息不上云,能從更根本上保障用戶隱私,讓大家能放心使用AI提升效率。

比如在AI PC上,只需手動選擇好資料文件,然后寫出PPT要求,PC就能自動生成PPT。用戶自己只需在此基礎上做細節調整和優化即可。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面向企業/產業,AI PC的實際價值已經開始顯現。

陸川導演今年拍攝的紀錄片《西野》的后期制作就用上了聯想AI PC。

《西野》講述了發生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關于野生動物救助的故事。

本身聯想已經和西野打造了全國首個AI高原科技動物園樣板工程,包含雪豹行為AI識別分析系統等。

紀錄片制作后期涉及三維動畫制作等,如果用傳統的方式來做,storyboard、motionboard、previs再加上CG,前后需要做2個月。

但是基于AI PC,這些工作只用2天就完成了。

導演陸川還補充說,AI PC的加入不僅可以極大程度節省成本、人力時間,這也是一個知識平權的過程,能讓年輕創作者跨越門檻,快速讓創意視覺化。同時在未來,AI也能更進一步縮短創作鏈,影視創作的整個工作流也將隨之被徹底改變。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而如果企業想要更進一步通過AI提升效率、智能化轉型,往往需要構建“企業大腦”,自研大模型或者尋求大模型解決方案。

在這方面,聯想的AI原生解決方案業務和AI導向的基礎設施業務可以為此提供服務。

目前聯想實現100%算力基礎設施產品支持AI,50%基礎設施研發投入在AI領域。同時面向企業需求推出了大模型訓練服務器、大模型訓推一體服務器產品。

據介紹,聯想的AI算力基礎設施可以覆蓋從邊緣到數據中心,從小規模推理到超大規模訓練,可以服務千萬級到千億級參數模型訓推等需求。IT引擎“擎天”可以幫助企業客戶打造專屬的企業大模型,推動企業AI轉型。

在算力基礎上,聯想還推出了企業專屬的私有化大模型解決方案及服務。可以以智算服務為基礎,通過AI平臺部署進行推理加速、分布式訓練&微調,提供私有化大模型部署等服務。

這樣一來,全社會各行各業能以更低技術門檻快速進行智能化升級,擁抱大模型浪潮。

數據顯示,聯想已經幫助超過500家中國大中型企業智能化轉型,并形成全棧智能布局。同時積極響應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在寧夏等西部地區布局綠色數據中心資源。

這些舉措能在更宏觀層面推動不同產業加速融合AI,實現全社會AI普惠。

比如在醫療領域,聯想推出了一套面向“漸凍人”的AI解決方案。它能為患者進行個性化AI語音復制、打造數字分身,可以提升“漸凍人”精神生活質量,用AI關懷患者。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總結來看,聯想在AI大潮中的實際舉措可以分為“三個面向”:面向個人、面向產業、面向全社會。

這種三層結構,能更快推動AI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每個人都提供了擁抱AI的機會,進一步彌合數字鴻溝。

作為一家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行業智能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聯想處于直面智能終端用戶、提供關鍵算力基礎設施和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門戶位置。

實現AI普惠的“最后一公里”,聯想已不自覺站在了組織者和創新者的重要位置。

不可否認,當前我們尚處于本輪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早期階段。如何持續性推動AI在創新過程中實現安全、普惠、公正和包容,是聯想乃至全行業的目標,更是責任。

而時代使命背后的關鍵,還是以人為本。

在智能時代下,以人為本創新

當今智能時代,大模型趨勢掀起了洶涌澎湃的兩股浪潮。

一方面,AI 如同洶涌的潮水,迅速滲透到千行百業。從醫療領域的智能診斷,到教育行業的個性化學習輔助,再到制造業的智能化生產……

已經確定的是,對于個人發展、組織和商業變革、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以及人類社會的倫理和治理等維度,AI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延伸。

但另一方面,諸多焦慮也隨之而來。數據安全和隱私風險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頭號顧慮;AI幻覺問題仍然未得到根治,能夠參與決策的邊界也在始終探索之中,比如在司法領域,如何確保其公正性和準確性;AI醫生可以輔助醫生決策到什么程度;

這些問題促使我們深刻思考技術與人本之間關系的追問:技術到底該如何發展,怎樣才能做到以人為本?

烏鎮最火AI議題,原來答案藏在這份報告里

然而,無論從技術發展還是時代發展的角度看,AI向前發展都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

從技術維度來講,大模型能力的涌現絕非偶然。算力的飛速提升,使得處理海量數據成為可能;數據的海量積累,為模型訓練打下基礎;算法的不斷優化,讓模型的學習和推理能力日益強大。只有這三大基石的長期積累,共同鑄就了當前智能涌現的必然。

而從時代發展的維度審視,人類社會歷經三次工業革命后,正迫切期待更深層次的變革。AI在這一進程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在創新方面,它激發了前所未有的創造力,為各個領域帶來了新穎的解決方案。

醫療行業,大模型助力打造的智能診斷系統,不僅提高了醫生的診斷效率,還讓更多患者能夠及時獲得準確的診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創新。又如教育領域,個性化的 AI 學習助手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學習方案,促進了教育的公平與高效。還有像生命科學探索中,AI 能夠快速處理和分析海量的實驗數據,預測未知結構,加速科研成果的產出。

而這一系列發展要求綜合起來,其實正是人本智能的核心內涵。

總之,在智能時代的浪潮中,我們既要積極推動 AI 的發展,又要始終堅守人本智能的原則,讓技術成為造福人類的有力工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的創新。

這也是為什么這份報告當下愈發值得關注,需要有更多機構和組織加入到以人本的共識達成中。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