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如何發展?AI將成金融業變革重要推手
《科創板日報》5月26日訊(特約記者 陳俊清 記者 毛明江)生成式AI大模型的進步于金融市場的革新緊密相關,從培養專業人才、推動學術研究,到技術成果的商業化應用,每一個環節都加速了金融界的創新步伐。
5月25日,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2024年度大會在上海臨港中心舉辦成功,當日下午,大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生成式AI大模型,賦能金融變革”的AI金融分論壇。
上海市政府參事張光平、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俞楓等出席論壇。
在本次論壇上,上海市政府參事張光平以“科技創新鏈條的實證簡析”為主題展開演講,他分享了關于“科技創新鏈條”的最新研究成果。強調了從科研到人才、文獻、專利,再到產業、貿易、金融市場的整個創新鏈條的復雜性,并指出實證分析這一鏈條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并非易事,其研究為理解科技創新鏈條的運作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實證支持。
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在演講中深入剖析了AI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與風險治理。他說到,AI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尤其在報告生成、客戶體驗優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AI技術在數據輸入、算法黑盒性等方面存在風險,尤其在金融領域,通用模型難以覆蓋所有有用數據。
李振華強調,中國在AI大模型領域與美國存在算力差距,但單純拼算力并非唯一路徑,中國可利用制度優勢,在AI應用領域內的探索提升。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則是闡述了大語言模型到世界模型的研究進展,他提到,大語言模型是外部世界在大腦中的映射,語言是人類智能對世界的壓縮,大語言模型雖先進,但存在局限,如不能預測未來、缺乏實時信息和個性化信息。他認為,應構建能模擬真實世界、進行推理和決策的世界模型,來規避大語言模型的內在缺陷。
國泰君安CIO俞楓從金融科技在券商行業的應用與轉型的角度分享了國泰君安在數智化轉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從2015年開始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到2018年加速數智化進程,再到2021年提出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國泰君安不斷利用AI技術提升其運營效率。
他強調金融行業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有高信息化水平、資金實力以及對高質量數據的需求的幾項優勢。金融行業應該成為大模型應用的先行者,通過創新業務、成就客戶、優化運營和賦能員工四個方面,推動行業的數智化轉型。
畢馬威中國銀行與資管行業CIO咨詢主管合伙人柳曉光把目光聚焦到銀行業。對于銀行業而言,過去應用小模型時有依賴專家規則制定和數據不足等諸多痛點,但他表示,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興起有望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此外,在存量競爭時代的銀行業數智化建設中,預算嚴峻是一大挑戰。對此,應利用AI降本增效,打破部門壁壘,串聯數據孤島,并逐步擴大AI應用影響。
與其他演講嘉賓不同,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趙琳從公益從通用兩個角度來談通用大模型和個體金融決策的公益價值。強調了通用大模型對于普通民眾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處理涉及隱私的金融決策時。他表示,通用大模型能夠提供足夠的功能,滿足普通民眾的需求,而無需購買昂貴的專屬模型。
最后趙琳還以大模型識別金融詐騙應用為案例,突出說明了面對新型詐騙手法時,大模型需要不斷更新和改進以應對挑戰。
(財聯社記者 朱凌)-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