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輔助教學新模式感知與認知智能實驗教學研討會在寧召開
“因材施教需要教師更懂學生”——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小學AI教學實驗研討會10月20日在南京藝術學院文化藝術大數據實驗室進行。感知認知智能與電影融合如何賦能德育課教學成為研討的亮點,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心理學、人工智能、傳播學、影視學等及基礎教育的跨界探索也引起業界關注。
研討會由南京市五老村小學副校長、秦淮區德育工作室負責人楊晴組織的電影AI德育實驗課為開場,兩節生動有趣的課程和實時感知聽眾注意力數據的清晰呈現,為教師探索教學效果優化提供了創新路徑。
此次實驗課采用經典電影片段為素材,將學習過 程中的實時感知數據作為效果評測的依據之一,輔助教育實踐的改進與優化。
南京市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德研室主任陳莉表示,AI德育電影課程編寫成果初顯,將視聽覺、大腦反應等生理反應與學習內容相結合,通過課程實現數據化、工具化的評價,具有創新意義。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主任、著名腦科學專家周仁來教授指出,學校為學生建立情緒、心理特征的數據庫對于科學分析教育得失非常有價值,可持續的長期觀察更會獲得超出想象的結果。
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冷玥教授充分肯定了AI電影德育實驗教學的改革方向,她指出五老村小學在長期的電影教學基礎上圍繞與AI融合的方式又躍上了新臺階,此次課程的探索意義在于教育評價,還可圍繞學生具體能力提升的目標分析數據關聯。
本次實驗研討會由中國管理教育學會基礎教育專委會主辦。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張偉博、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播音主持系主任、教授宋奕以及來自中小學、科技企業的專家參加了研討。(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編輯/高若婷)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