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尋找大模型應用主場:AI如何重構廣東制造業?

尋找大模型應用主場:AI如何重構廣東制造業?

新火種    2025-03-20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聯合阿里云智能集團共同主辦“AI云+大模型技術賦能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來自廣東省、廣州和深圳相關職能部門,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華南理工大學師生等近百人參會,就大模型的產業實踐進行了探討。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研討會期間,大模型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成為重點議題。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許勇表示,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其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原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認為,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各個行業的格局,公共云與AI大模型技術的興起,為廣東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絕佳機遇,二者的融合就像為廣東制造業安裝了一臺強勁的“數字引擎”;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安筱鵬也表示,制造業是AI大模型應用的主戰場,其將實現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的轉變。

除學界或模型層的專家外,來自制造業領域的企業家也從應用層面分享了對于“AI+制造業”的認知。

例如,拓斯達總工程師張曉輝表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建立了大量云計算服務資源,再加上大模型的研究與訓練,將大幅降低機器人的使用門檻,未來的人們將更輕松、便捷地使用人形機器人,將創造千億規模的一個新興市場;蘑菇物聯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沈國輝認為,AI大模型不僅給制造業構建了差異化概念,更重要的是構建差異化的技術,以蘑菇物聯“靈知AI”為例,其能把多個AI agent具象化,將包括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知識庫的專家、工業優化專家、工業分析專家等在內的多個agent能力進行整合,對制造業生產過程進行“專家會診”, 真正幫助制造業降本增效。

在軟件領域,創維酷開智能系統研究院院長、創維酷開軟件公司總經理郭尚鋒認為,當前“所有的事情都值得用AI大模型做一遍”。創維正利用AI提升電視開機率,比如用虛擬數字人構建“專屬數字管家”,應用AI大模型語音交互打破現有應用邊界,直達服務,使用戶不僅可以快速打開所需影音服務,還能實現智能家居控制、生活問題咨詢。

與會專家、企業家一致認為,中國制造業規模雖然已達到美、德、日三國之和,但在數字技術等領域缺乏主導權。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大省,應加速通過AI大模型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在智能硬件、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快速形成優勢。

那么,AI時代廣東要如何抓住機遇,完善產業生態,借大模型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廣東“十五五”發展規劃專家諶新民認為,要讓人才和人才政策,適應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逐漸克服人才政策的碎片化趨勢,從人口政策、人力資源政策作為一個有機的體系,支撐和引領以AI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李巍華認為,要不斷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課程加入高校課程當中來,以適應制造業的人才新需求。

此外,政策層面,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王賢斌教授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已使得傳統產業的分類邊界開始模糊化,政府的產業政策也需要轉型,需要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集成性”;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楊亞平教授也認為,在人工智能發展早期階段,需要大量公共產品的投入,政府應主動而為,彌補市場失靈的問題,并建立一個跨部門的全鏈條政策制定體制機制,更有效地去推進AI大模型賦能廣東制造業。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