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微軟不再獨寵OpenAI,法國MistralAI備胎上位

微軟不再獨寵OpenAI,法國MistralAI備胎上位

新火種    2024-03-05

微軟擁抱新寵Mistral

北京時間 2 月 26 日 23 點,市值達 3 萬億美金的科技巨頭微軟宣布,其與法國開源 AI 初創公司 Mistral 達成深度合作。

簡單來說,OpenAI 已經不再是微軟獨寵了。

微軟 CEO 納德拉補充道,已與 Mistral AI 建立多年合作伙伴關系。繼 130 億美元投資 OpenAI 之后,微軟投資的第二家 AI 大模型公司。

微軟將持有 Mistral AI 少量股份,并提供算力基礎設施用于訓練和推理部署大模型。

除了 OpenAI 以外,Mistral 成為微軟 Azure 第二個商業閉源模型供應商。

Mistral AI 的產品優勢

法國 Mistral AI 推出的模型叫 Mistral Large,同時推出的在線聊天機器人平臺是 Le Chat。

Mistral Large

Mistral Large 在所有已能通過 API 訪問的大模型中排第二,全班唯二在 MMLU 考試中拿 80 分以上。專業人士測評稱,Mistral Large 跑分看起來只比排第三的 Claude 2 好一點,但是實測效果還要好更更更多。

并且,Mistral Large 的 API 比 GPT-4 最新版便宜 20%,已經吸引了部分創業者去嘗試,服務器一度被擠爆了。

Mistral Large 屬于 Mistral AI 家商用系列的扛把子,目前比較傲嬌:不開源,也不免費。

主要亮點是:

32k 上下文窗口。

支持多語言,代碼能力強,擅長推理(在多項推理和知識能力測試中,成績僅次于GPT-4)。

原生支持函數調用和輸出 JSON 格式。

模塊化的審查控制機制。

創始人 Arthur Mensch 透露,Mistral Large 的訓練成本不到 2200 萬美元,而 GPT-4 可能超過 1 億美元。

網頁版 Le Chat 聊天助手

除了通過 API 訪問之外,這次 Mistral 也開放了相當于 ChatGPT 的網頁版 Le Chat 聊天助手。

Le Chat 在法語里相當于英語 The Cat,在原本的 M 字 Logo 下加上兩個點代表眼睛,這樣空白處就成了貓耳朵。

不過由于太火了,目前全平臺無法響應……

Mistral 和微軟的合作方向

微軟透露,該公司與 Mistral AI 合作的三個核心方向:

超級計算基礎設施,微軟將通過Azure AI超算基礎設施來支持 Mistral AI,為 Mistral AI 旗艦模型的 AI 訓練和推理工作負載提供性能保障;

擴展到市場,微軟和 Mistral AI 將通過 Azure AI Studio 和 Azure 機器學習模型目錄中的模型即服務 (MaaS) 、MACC 服務向客戶提供 Mistral AI 的高級模型,可替換 OpenAI 模型;

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微軟和 Mistral AI 將探索圍繞為特定客戶(包括歐洲公共部門工作負載)培訓特定目的模型的合作。

針對與微軟的合作,Mistral CEO Arthur 表示:“很高興與微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借助 Azure 尖端 AI 基礎設施,我們在擴張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推動我們的創新研究和實際應用程序向世界各地的新客戶發展。”

微軟和OpenAI的“裂痕”藏不住了?

微軟與 OpenAI 之間的“裂痕”早有跡可循。

2023 年 8 月,OpenAI 宣布推出 ChatGPT 企業版訂閱服務,新增隱私保護、定制和高速訪問等多個功能,甚至可根據行業定制 AI。

很多人認為,OpenAI 直接叫板了微軟。對于企業客戶來說,OpenAI 這個做法將接入 GPT-4 的微軟云 AI 一些重要優勢都給取代了。

OpenAI 首席運營官 Brad Lightcap 曾透露,ChatGPT 企業版的開發時間“不到一年”,已經得到了 50 多家不同規模和行業的公司的幫助與支持。企業版測試版用戶包括移動支付公司 Block 和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等。

據悉,微軟內部對于 OpenAI 的這一做法十分不滿,爭議不斷,有些高管認為 OpenAI 搶占了微軟的生意。

除此之外,去年 11 月,OpenAI 爆發“宮斗”,而重要投資人微軟卻一無所知。這讓微軟內部意識到,微軟對 OpenAI 130 多億美元的投資并沒有買到什么:微軟沒有董事會席位,也沒有控制權。微軟難免懷疑這樁投資是否正確。

因此,不難理解微軟為何將投資目光轉向 Mistral AI。可以說,OpenAI 的“宮斗禍”,Mistral 得“融資福”。

至于 OpenAI 是否將成為微軟的“棄子”,這或許需要時間來驗證。又或者,OpenAI 有更高明達打算和更合意的投資人。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