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貨幣化困境”:ChatGPT收入增長停滯,微軟GithubCopilot收10元倒賠20元
AI的風潮已經刮了近一年,但如何變現(xiàn)并持續(xù)盈利,仍然是一個難題。
對于率先引領了AI發(fā)展的OpenAI而言,這家公司的發(fā)展仍在繼續(xù),ChatGPT獲得的收入仍在持續(xù)增長,但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其增速停滯的苗頭已經開始顯現(xiàn)。
而對于資助了OpenAI、試圖將其技術結合在自家軟件上的微軟而言,越來越多的客戶并未帶來相應的規(guī)模經濟,反而不斷增加了成本,導致用戶越多,虧得越多。
為了使收入匹配投入的成本,硅谷巨頭們只能嘗試為AI功能向用戶收取更高的增值費用,但這也已經引起了用戶的不滿。
AI雖然給用戶帶來了新奇的體驗,但仍未足以使其成為用戶的“必需品”。
紅杉資本表示,目前生成式AI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找到用例或需求,而是無法向用戶證明其價值。
一些觀點認為,隨著投資者和用戶的熱情褪去,明年,生成式AI領域可能會出現(xiàn)一批淘汰者。
ChatGPT:流量下滑 收入停滯據(jù)市場情報公司Appfigures,在剛剛過去的9月,ChatGPT全球iOS和安卓應用程序的下載量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1560萬次,總收入達到458萬美元,但這一增長已經開始放緩。
為了獲得ChatGPT更多的“特權”(更快的響應,高峰期優(yōu)先訪問以及新功能的優(yōu)先使用),用戶需要每月向OpenAI付費19.99美元——這筆不小的支出為后者在7、8月帶來了274萬美元和381萬美元的收入,對應著31%和39%的增長率,但9月這一數(shù)據(jù)僅為20%。
考慮到蘋果和谷歌的應用商店還將對ChatGPT的收入進行抽成,有媒體估計,9月份ChatGPT的凈收入僅有約320萬美元。
作為對比,今年8月《王者榮耀》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收入為2.38億美元。


一些說法認為流量下降與校園假期有關,但顯然,9月的開學卻仍未給ChatGPT帶來強勁的增長。
微軟:客戶越多,虧損越大不過,ChatGPT所面臨的只是增長放緩,對于另一些AI應用,尤其是大語言模型來說,別說盈利,何時結束虧損都是一個問題。
微軟的AI編程助手Github Copilot每月收費為10美元/人,但有報道稱,這一功能為每個用戶每月虧損超過20美元(一些用戶造成的損失甚至超過80美元/月)。
也就是說,Github Copilot每收入10美元,就會倒賠20美元。
虧損的根源來自開發(fā)和運營人工智能模型的高昂成本。與常規(guī)軟件開發(fā)和運營,用戶越多成本越低的規(guī)模經濟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可能需要對用戶的每個需求進行密集的新計算。
這意味著,使用產品的客戶越多,基礎設施費用就越高,導致那些為人工智能收取固定費用的公司面臨更高的虧損。
正因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硅谷巨頭們正計劃為下一次AI升級收取更高的費用。
比如,微軟為嵌入了GPT 4的Copilot收取13美元基礎月費之外的額外30美元;谷歌也計劃為其辦公軟件所新增的AI助手收取額外30美元費用。根據(jù)微軟的宣傳,Copilot能夠幫助用戶撰寫電子郵件、創(chuàng)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構建Excel電子表格。但對于這一功能是否值得如此高昂的售價,又或者說,將擁有巨大潛力的人工智能用于這一領域是否適當,仍是一些被討論的問題。正如有媒體總結道:
用它(人工智能)來總結電子郵件,就像讓蘭博基尼送披薩一樣。
價值不明正如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AI板塊進一步上行的動能已經不足。紅杉資本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第二章》中指出,無論是首月用戶留存率,還是目前用戶的日常使用情況,相比其他的產品,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AI使用情況都不容樂觀。相比普通產品最高85%的留存和日/月活,用戶體驗過生成式AI產品后還愿意繼續(xù)用、或是每天打開的比率都非常低,只有56%和41%:

Nature在一項1600名科學家的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那些在研究中使用AI的科學家中,認為AI工具現(xiàn)在已是“必需品”的人只占4%。
簡而言之,生成式AI最大的問題不是找到用例、需求,而是無法證明價值。
指數(shù)風投(Index Ventures)合伙人Mark Goldberg表示,商業(yè)人工智能應用的出現(xiàn)曾經被寄予“光速實現(xiàn)”的樂觀預期,但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種淺層次的幻滅感”:
ChatGPT的初始用戶增長激增,導致投資者高估了消費者將使用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工具的速度。
投資者在這些產品尚未擁有客戶或收入之前便急于支持正在建設這些產品的初創(chuàng)公司,這引發(fā)了對市場可能過熱的擔憂。
AI模型開發(fā)公司Writer的首席執(zhí)行官May Habib表示,不斷上升的估值反映了人們對人工智能前景的熱情,但高管們很快就會更仔細地審視這些成本:
我認為,明年將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資基金消失的一年。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