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系智駕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億,收入國內前三
又一家智駕公司赴港IPO。
Minieye,佑駕創新,已經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這家由華中科技校友、85后博士創辦的智能駕駛公司,憑借提供智駕、智艙以及車路協同解決方案,成立十年,量產車型超188款、智駕方案銷量超78萬套。
截至2023年,Minieye收入在國內智駕公司內排在第三位。
更關鍵的是,公司成立初期就吸引來自阿里巴巴CEO吳泳銘的天使輪融資,大股東還包括四維圖新。
智駕公司,正迎來一波上市熱潮。
評判一家公司的規模,首先需要參考的就是收入數據。
Minieye在2021年至2023年間,收入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收入為4.76億元,三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4.9%。

公司毛利比較可觀。2023年毛利潤為0.68億元,比去年增長102.6%;毛利率為14.3%,在行業里算比較高的水平了。

不過,公司仍然在虧損狀態,2023年略有縮窄。2023年經營虧損為2.06億元,比去年減少6.4%;年內虧損為2.07億元,同比減少6.8%。

這背后最大的原因應該是作為一家科技創新公司的本質:高研發投入。2023年Minieye研發開支為1.50億元,比去年增加7.9%,在所有開支中金額一直最高。

公司的研發團隊人數在全公司占比也最高。2023年公司擁有331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63.8%,其中55.6%擁有學士學位,32.9%擁有碩士及以上的學位,這些人才分布在公司位于深圳、北京、上海、武漢和南京的五個研發中心。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三年來Minieye經營活動現金流一直是正的。

并且截至2023年末,公司賬面還有1.98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表示擁有足夠的現金結余支持業務運營和未來擴張。

總結一下就是,Minieye近年收入不斷增加,毛利率可觀,雖然還在虧損但近期略有縮窄,并且還有正向的現金流和足夠的現金儲備。
那么Minieye這些年,都做了哪些業務?
總的來說,Minieye目前三條業務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車路協同方案。

之所以提起Minieye先說是一家智駕公司,因為從2021年到2023年,公司收入80%以上都來自智能駕駛解決方案,2021年占比達到98.8%,2023年減少到81.1%。

公司已經量產的智駕產品有iSafety和iPilot系列,前者為包含AEB、ACC等L0-L2級別的基礎智能駕駛功能,后者則是涵蓋高速NOA、城區NOA和智能泊車的高階智駕產品。
其中,iPilot產品最低可用32TOPS算力,1-5個毫米波雷達、6-10個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雷達實現高速NOA功能,并且不僅支持安裝在新能源車上,也支持安裝在傳統汽油車上。

公司的智駕產品還包括正在開發中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iRobo,可在工業園區、港口和機場等特定區域和操作場景下實現全自動駕駛,今年年底計劃交付。
憑借著兩款智駕產品,佑駕創新在2023年合作車企數量達到14家,定點車型達到20款,實際量產車型達到56款,智駕方案銷量超過78萬套。

以L0-L2+智駕產品收入來說,2023年,佑駕創新在所有中國新興科技公司中排在第三位。
除了智駕產品收到廣泛認可,Minieye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車路協同產品近年來也穩步發展中。
Minieye提供的智艙產品主要包括駕駛員監測系統(DMS)、乘客檢測系統(OMS)和其他解決方案,基于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算法打造,主要為六種應用場景提供“主動式”服務,包括司機注冊、乘客看護、駕駛員疲勞檢測、安全接管、交互娛樂體驗、健康監測。

在2023年,Minieye已經和9家車企達成合作,定點合作車型31款,并且量產車型達到10款,量產車型總數達43款,其中DMS方案還通過了歐盟通用安全法規DDAW的認證。

最后Minieye還提供車路協同解決方案,集成雷達、攝像頭、自研算法以及V2X技術等,幫助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客戶布局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目前已經合作過13個項目。
整體來看,Minieye的客戶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豐富。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78.0%下降至37.0%,并且最大客戶的收入占比也從2021年的31.7%下降至11.4%。
Minieye認為自己的優勢包括全棧自研算法,涵蓋感知、融合、建圖定位和規控四大模塊;兼容及可移植技術,算法和中間件靈活支持主流SoC平臺;以及軟硬件一體化的設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五個研發中心,公司還有自有生產基地,能夠為部分產品提供三防涂覆、組裝、包裝等生產流程。
目前在用的寶安生產基地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2023年產量21.22萬件,產能利用率為56.2%。公司還擁有正在建設的廣州生產基地,面積3400平方米,計劃今年第三季度投入生產。
公司由此形成了幾大優勢,包括豐富的產品、全棧自研能力、平臺化及軟硬件一體化研發能力、量產能力還有一流的客戶基礎以及員工隊伍。
待成功上市后,公司表示,所籌得的資金也將主要用于擴大這些優勢。

上市籌集資金凈額中會有70%投入進研發生產方面,包括12%用于研究人工智能技術,16%用于改善研發技術設施、設備和工具,30%用于提升生產效率和解決方案競爭力,還有12%用于完善產品研發能力。
Minieye在招股書中寫到,未來將繼續專注技術創新、吸引技術創新人才,增強智能產能,開拓客戶,堅定不移地推進全球化戰略,成為自動駕駛智能解決方案行業領導者。
說起Minieye的創始團隊,不僅都有技術相關背景,擁有豐富管理和研發技術經驗,還都是80后、名校出身,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等。
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劉國清,今年37歲,主要負責公司運營總體規劃以及經營目標、戰略發展及技術研究方向,還有產品開發、生產和布局。

劉國清擁有華中科技大學數學學士學位、武漢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并在2013年取得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在成立本公司之前曾擔任過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項目主任,以及南京車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和首席工程師,在管理、技術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行業擁有約12年經驗。
第二位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執行董事和副總經理的楊廣,今年35歲,主要負責智駕解決方案業務以及生產、制造、質量管控及合規事宜。

楊廣擁有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士學位,在管理和技術領域擁有約14年經驗,加入佑駕創新前,曾在南京車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工程師,還在騰訊工作過3年。
第三位聯合創始人,也是公司執行董事和副總經理的周翔,今年37歲,負責車路協同業務以及附屬公司的營運及管理。
周翔擁有東南大學計算機軟件及理論碩士學位,在管理和技術領域擁有約11年經驗,再加入本公司前,也在南京車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工程師。

最后一位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王啟程,今年40歲,主要負責公司的戰略規劃和海外業務拓展。
王啟程擁有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在管理、技術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行業擁有超過10年經驗,在加入佑駕創新前,也曾經是南京車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工程師。
也正是由于有這樣豐富經驗的高管帶隊,Minieye自2014年成立以來,累計完成17輪融資,累計吸金14.48億,最后一輪投后估值達到53.48億元。

不難看出,Minieye自成立初期就受到資本市場青睞,阿里巴巴CEO吳泳銘投資天使輪,投資方還包括四維圖新、普華資本、合創資本等知名風投機構,其中四維圖新還是公司大客戶之一。
這也是今年又一個智能駕駛公司沖刺IPO。近期不僅有地平線、黑芝麻等以智駕芯片為主的企業,還有知行科技、縱目科技等主要提供智駕解決方案的企業,還有速騰聚創等提供智能駕駛傳感器的公司,紛紛遞表準備上市。
智能車市場火熱,這份熱度也傳遞到了產業鏈的上上下下。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