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這家66歲的老國企用AI改造工廠竟練出一身的“黑科技”

這家66歲的老國企用AI改造工廠竟練出一身的“黑科技”

經濟參考網    2024-12-28

  在四川綿陽的群山懷抱之中,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虹集團”)——一家歷經66年風雨的老牌國企,正悄然引領著一場工廠內部的革命。踏入長虹集團的工廠,仿佛穿越到了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機器臂在精確的編程下舞動,數據在無形的數字空間中流動,而這一切的背后,是人工智能(AI)的神奇力量。這不僅是一次技術的飛躍,更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縮影,長虹集團正用AI的畫筆,擘畫著傳統制造業轉型的壯麗圖景。

  在這個充滿歷史感的企業里,每一條生產線、每一個車間都講述著變革的故事。在這里,記者不僅見證了一個老牌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更是感受到了AI如何在這里練就了一身令人驚嘆的“黑科技”。且跟隨記者的腳步,深入長虹集團的腹地,探索那些在數字脈動中孕育出的創新成果。

  破解AI改造工廠的難題

  在長虹集團的車間,智能制造的革命正悄然展開。空氣中充斥著變革的電流,每一絲細節都映射著智能制造的精準與創新。

  “工業制造講的是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長虹集團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總經理畢可駿在采訪中強調,在TO C領域,AI的容錯率可以相對寬松,但在工業制造中,就必須追求絕對的精確度。例如,TO C大模型可能接受1+1≈2的近似結果,但在AI改造工廠時,就必須確保1+1=2的精確無誤。這不僅是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標準,也是AI技術在工業應用中的關鍵挑戰。

  在長虹新能源智能產線效率優化項目的現場,記者見證了數字孿生技術如何將這一挑戰轉化為可能。作為長虹集團能源板塊的核心,新能源業務以堿錳電池、鋰電池為主要產品,集團旗下四川長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盡管如此,公司在電池工業裝備的研發、制造方面與加拿大海霸、日本松下等國際先進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

  “為了彌補這一差距,我們以高速化、智能化為目標,啟動了基于數字孿生的堿性電池智能產線效率優化項目。”長虹集團數字化推進部副部長龍長春介紹道,該項目通過構建產線數字化孿生模型,模擬產線設備工藝過程,開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驅動的產線仿真,工藝優化以及良率提升。

  據悉,堿性電池智能產線系由打環機、入環機、滾槽復壓機、涂膠機、隔離管機、電解液注液機、鋅膏機、卷邊封口機等智能設備組成,項目基于產線的工藝設備布局、節拍、故障等海量數據,構建產線數字孿生模型,模擬產線、設備、工藝過程,計算分析仿真數據,開展制程品質實時監測與工藝優化,改進生產過程質量、資源配置和生產工藝。

  “通過這個項目的順利實施,我們生產線速率由300-600只/分鐘提升到了750只/分鐘,生產效率提高25%以上;電池良品率達到99.93%以上,與國際水平接近,電池漏液率小于5PPM,領先于國際先進水平。”龍長春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些數字的背后,是長虹集團對數字孿生技術的深刻理解和應用。

  如今,長虹集團AI技術在工業應用上的創新突破已結出碩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高性能堿性電池高速智能生產線生產的電池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3.98億元;與此同時,該場景創新應用也榮獲四川省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優秀場景二等獎。

  快速復制和推廣應用場景

  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只是長虹集團用AI改造工廠的冰山一角,在集團的另一端,華豐科技的工程師們正全神貫注地調試著一套尖端的5G+AI視覺檢測設備,它不僅能夠以微米級的精度捕捉到產品表面的微小瑕疵,還能通過5G網絡實時傳輸數據,實現快速、準確的質量控制。

  據悉,這套設備是由長虹自研行業首創的精密器件5G+AI視覺檢測技術與應用,被授予2023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這也是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檢測精準率高達99.98%,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這正是AI在智能工業質檢中應用的典范。”長虹集團智能制造部副部長顧尚林向記者解釋道,“傳統的人工質檢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出錯和誤判。對于長虹而言,制造環節的精準性至關重要,因此強化內部質量控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5G+AI視覺檢測技術的引入,對工業生產而言,無疑是一場革命性的突破。”

  不僅如此,長虹集團還非常重視AI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案例等在集團多個產業化單位的快速低成本復制和推廣。據顧尚林介紹,在長虹集團智能工廠建設方案第三輪評審的時候,長虹AI實驗室展示了華豐科技5G+AI高速連接器自動化檢測系統的案例,這個案例激發了集團其他產業單元的興趣,他們發現自身也存在類似的應用場景。

  “像華豐科技的高速連接器自動化檢測系統檢測要求就很高,需要能夠檢查到微米級別的缺陷,而其他工廠可能只需要檢測出基本的不良缺陷即可,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協同AI實驗室在全集團發起了一次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需求收集,隨后根據不同的需求做差異化的方案設計,以滿足不同成本、性能和要求。目前,已有三套基本方案正在評估和實施中。”

  正如顧尚林所分享的,華豐科技的5G+AI視覺檢測技術的成功不僅標志著一個部門的突破,更是長虹集團技術革新浪潮中的一個縮影。這項技術的應用已經在集團內部多個領域生根發芽,成為推動整個集團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長虹精密工程科科長熊械名向記者透露了公司的未來規劃:“我們計劃在2025年導入LI(光學檢測設備)的AI化,進一步提升AI的應用。通過大量LI數據采集和運算,AI將自動分析誤報和漏報的部分,并自動調節檢測程序,優化檢測流程,最終降低誤報率,提高檢驗準確率。目前,操作人員可以同時運行4臺或6臺設備,而未來將實現一人操作8至10臺設備,這將大幅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長虹方法論

  長虹集團對AI的深度擁抱遠超工廠改造的范疇,而是貫徹了一套深遠的“AI+”戰略構想。龍長春闡釋道,“我們的‘AI+’愿景——‘產業智能化、智能產業化’涵蓋了三個戰略目標,包括智改數轉及新產孵化,成熟產業提升競爭力,以及經營管理提質增效。這三大目標共同繪制了長虹集團在智能制造領域破解轉型難題、引領行業潮流的宏偉圖景。”

  實施層面,長虹集團的AI布局已經超越了單一的工廠智能化,而是向AI+家居、AI+辦公以及軍民融合等多個維度延伸,展現了其全面深化智能化轉型的戰略宏圖。

  其中,在智能家居領域,長虹集團的AI技術應用成果尤為豐碩,僅以語音技術落地應用為例,長虹AI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聲紋識別技術、語音合成技術已在長虹系列家電落地,情感化以及個性化語音合成技術持續推進應用。這技術被具體運用在長虹云帆AI交互語音、長虹套系家電發聲人、長虹智慧家庭解決方案、CHiQ系列智能語音電視以及CHiQ系列智能語音空調等產品中,展現了長虹集團在AI家居領域的深入布局和創新實力。

  而在辦公領域,長虹集團利用AI釋放數據價值,提升管理能效,優化了內部管理,對準海量作業場景,大大提升了內部運營效率和質量。譬如在讓很多企業頭痛的合同風險管理問題上,長虹集團基于多模態技術,將定稿合同和用印前合同進行文字級別的自動比對,實現機器自動審核,大幅提高了審核效率。

  不僅在內部如火如荼地拓展AI應用,長虹集團還聯合上海交大、華為等單位,打造政產學研用全方位合作伙伴生態,開展面向行業產品研發和解決方案集成,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創新數據應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小快輕準”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發揮國有企業、核心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川渝乃至全國更多企業開展創新實踐,加快產業整體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提升科技競爭力

  當前,AI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正引領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優化的自動化生產線,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正推動著工業制造、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等多個領域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

  不少專家都認為,與“互聯網+”和數字化相比,本次會議提出“人工智能+”更加注重技術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能夠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將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其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活力;培育未來產業和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將為我國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作為AI賦能的先鋒,從數字孿生技術的突破性應用,到5G+AI視覺檢測技術的快速復制推廣,到AI多個維度的布局延伸,再到“AI+”戰略構想的發展完善,長虹集團正以加速度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疾馳,引領產業變革的浪潮。

  “展望未來,長虹集團將以工業互聯網賦能、數據要素驅動和人工智能創新為著力點,重點來推進集團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龍長春在談及公司未來規劃時向記者強調。“與此同時,長虹集團正積極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動,致力于將AI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通過AI技術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與活力。”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