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制造變智造:鏈上“花開”,出口4輛車就有1輛“安徽造”

制造變智造:鏈上“花開”,出口4輛車就有1輛“安徽造”

新京報    2024-12-28

經濟“展翼”開欄語

  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從工業生產領域持續穩健的增長,到綠色經濟浪潮的全面興起;從城市“引力”驅動下的資源高效集聚,到科技智造引領的創新浪潮;再到金融體系結構的不斷精進與升級,中國經濟正以多元化的姿態,在多個關鍵維度上穩步向前。

  為了描繪當前中國經濟在復蘇與轉型中展現出的非凡活力與廣闊前景,新京報貝殼財經特推出經濟“展翼”專題報道,通過詳實的數據與生動的案例,講述工業制造、綠色騰飛、城市“引力”、科技智造以及金融結構優化等多維度的中國經濟新故事。

  在寬敞明亮的現代化車間內,一條機械臂來回擺動,運動軌跡流暢而精準,在無聲中演繹著工業的韻律。無人搬運車在其間自如穿梭,沿著精心規劃的路線行進,為車間增添了幾分靈動。

  繁忙的生產線上,焊接機器人成了一道獨特風景。它們配備了高精度傳感器和先進的機器視覺系統,機器人的手臂在細微的振動中,將一片片車身部件精準地焊接在一起。火花四濺的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金屬氣息,也是工業獨有的味道。

  “現在奇瑞工廠焊接自動化率已達100%,這在20多年前是無法想象的。”奇瑞智造一工廠廠長王玉輝親歷著工廠的悄然巨變,曾經工人拿著焊鉗一個個打焊點,如今在安徽蕪湖奇瑞汽車的焊裝車間,擁有600多臺型號不同的機器臂。

  “要錨定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大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在調研時如此強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已然是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

  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94.974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向好因素累積增多。其中,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對宏觀經濟增長發揮“壓艙石”作用,貢獻率接近4成。

  半個多世紀,從“銅墻鐵壁”到“集終生智”

  奇瑞工廠是安徽蕪湖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縮影。

  安徽蕪湖以奇瑞為“鏈主”,現已集聚上下游企業20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900多家,形成“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和“關鍵系統—整車—服務—應用”全產業鏈,去年實現營收3324億元,同比增長37.8%,撐起安徽省汽車產業的半壁江山。

  蕪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介紹,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診斷全覆蓋行動,搶抓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契機,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推動材料、電子電器、電線電纜等傳統制造業“煥發新機”。

  不止蕪湖,合肥緊抓科技策源,產業創新持續提升。

  汽車產業是安徽的“首位產業”,合肥市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高地。依托大眾、蔚來、江汽、比亞迪等車企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源,加快建設江淮華為整車、福耀全產業鏈生產基地等項目,合肥形成了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整體布局。

  合肥恒信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開啟轉型,研發了變速箱用電子油泵、電子雙聯泵、電子換擋執行器、電子駐車執行器、熱管理模塊、氫燃料電池電堆歧管等一系列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產品。客戶訂單下達一小時之內,這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就可以送達比亞迪、上汽、奇瑞、吉利等客戶的總裝車間。

  市場需求成了生產的強勁動力。合肥恒信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宗華甫介紹,二期項目總投資5億元,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零部件,10月份實現投產,預計將增加銷售收入超4.5億元。

  “安徽工業經歷自上世紀50年代‘銅墻鐵壁’到2020年以后‘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的歷史演進。”安徽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文杉頗有感慨地說道。

  汽車行業“煥新”,見證著安徽的工業化轉型。三年來,安徽汽車產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年均增速達到29%。2021年汽車產量為150.6萬輛,到了2023年增長至249.1萬輛,這一數字讓安徽在全國排名由第7位躥升至第2位。

  從出口來看,2023年安徽省出口汽車114.7萬輛,同比增80.1%,占全國比重23.4%,自主品牌汽車出口量穩居全國首位,全國每出口4輛車就有1輛“安徽造”。

  5G+工業互聯網+AI,賦能新型工業化

  安徽工業經濟結構向優,產業向新成績顯現。

  據羅文杉介紹,2023年全省汽車全產業鏈、裝備制造營收突破1萬億元,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營收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二位,新型顯示產業營收躋身全國第二位。

  “PDO,主要以淀粉糖為原料先經特定的微生物‘細胞工廠’發酵轉化,而后再從發酵液中將PDO產品分離純化出來。公司再將符合標準的PDO商品交付給下游產業鏈企業做聚合、切片、紡絲、織布等工序,最后可制成聚酯纖維、化妝品、醫藥等終端消費品。”華恒生物研究院系統與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發課題組負責人劉勇軍介紹。

  合肥正在為這個城市注入更多新活力。目前,其生物制造產業尚處起步階段,與先發城市相比,產業規模和整體實力偏弱。不過,在細分領域,華恒生物、和晨生物等合肥代表企業,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和特色。

  對于明年經濟工作任務,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以及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近年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產業數字化、工業機器人等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全自動化的“黑燈工廠”正遍地開花,讓不少傳統產業煥發生機。

  “傳統碼頭需39人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需12個遠控員就能實現。”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有限公司生產操作部經理陳曉勉介紹。在武漢陽邏國際港,自動化的軌道吊將一個個集裝箱從貨運列車上準確地“抓”起來,穩穩地放到無人駕駛的集裝箱卡車上。

  武漢陽邏國際港是我國首個鐵路裝卸自動化碼頭,也是長江中上游第一個智慧集裝箱碼頭。通過在全港區覆蓋高性能網絡,實現了無人集卡運營、鐵路和堆場軌道吊自動化作業、火車車皮和集裝箱自動識別、火車自動定位、岸橋智能理貨、智能閘口等技術應用。

  自動化已在全國陸續鋪開。2024年“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名單正式發布,上海、沈陽、南京、蘇州、寧波、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十個城市入選。這些試點城市將打造具有全國、區域引領效應的“5G+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和創新生態,推動“5G+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制造業創新的主要途徑,需要強大的工業人工智能賦能,要推動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的科研攻關。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義是“5G+工業互聯網+AI”賦能新型工業化,其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技術。智能制造為“5G+工業互聯網+AI”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和市場,將成為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見證者說

  我剛入職時,焊接車間內都是工人拿著焊鉗一個個打焊點。隨著工業自動化生產線的普及,現在工廠焊接自動化率已達100%。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陳維城

(文章來源:新京報)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