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的崛起+中國的追趕+字節的AllIn=中國AI行情
最近發生了太多事,談談自己觀點,一家之言,不一定對。
1. o3開始,OpenAI會極力證明自己達到AGI首先得承認,o3至少證明AI沒有放緩。o1 preview到o1 pro發布僅3個月,沒多久直接o3,單看“測試時間計算”這條路本身就有巨大空間。問題也很明顯,成本昂貴、“針對性訓練的數理化做題家”,但成本和延遲是最不重要的,隨著NV這種超大節點一年一迭代,成本延遲一定會快速通縮下降。繼續更新下我個人的認知(不一定對):
Pre-train只是公開互聯網數據用完了,但前沿實驗室和超大公司依然在嘗試新數據源,只是預訓練出的超大模型直接部署應用不具有任何經濟性,而更多被“雪藏”用于合成數據、教師模型。但從實質上,卷LLM預訓練的優先級就是降低了。
o3證明test-time compute這另一條scaling law相比pre-train從經濟上的效益更顯著,且天花板還挺高,可以走挺久 。
正如pre train“撞墻”后找到了RL和“test-time compute”,說明算法上的創新依然處于非常早期階段,說不定還會有第三條、第四條曲線,也就是Ilya說的,都在尋找下一個scaling的關鍵點。投資的啟示:對這種快速發展的“未知”應該保持模糊的樂觀,AI已經停不下了。
算法的進步在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用更少的硬件實現更高的模型訓練收益。看上去是利空硬件。但你會發現于此同時,新的算法會繼續迅速吃掉已有的所有算力,就比如這次的o3。僅從pre train到test time comptue的這次范式切換來看,硬件需求反而是遞進的(量增,結構變)。可能AI就是要與算力“硬件”永遠掛鉤了,硬件通縮貶值的邏輯可能不會成立。對算力的使用效率會不斷提升,但結果可能是以更大“胃口”吃掉更多算力。
其次,對于關心催化劑和未來預期的投資者,有個隱形敘事,就是從o3開始,2025年的OpenAI會用盡一切方法,證明自己無限接近“AGI”,打榜也好,通過各種測試也好。為什么?擺脫微軟控制,重新談投資協議。之前的投資約定:一旦實現AGI,微軟失去對OpenAI的技術使用權。而是否實現了AGI是由OpenAI董事會自己決定。從微軟CEO Satya以及Sam Altman最近的言論、各自產品上的動作、以及硅谷各大觀察家的解讀,都能看出,微軟和OpenAI的“微妙”關系已經接近“矛盾公開化”。這次o3,多少透露著OpenAI“強行”證明自己接近AGI的企圖心。這對投資是好事,Sam Altman的人物畫像越來越清晰了,他是個非常會講故事的人,別管OpenAl是否還能代表AI的最前沿,至少他會持續推進AI的“Hype”炒作熱情。至少炒股票的肯定喜聞樂見...
2. 國內AI值得一波行情過去卷Pre-train,在AI芯片封鎖的情況下,中美差距只會越拉越大。但目前卷推理、卷新的架構創新,雖然我們不否認,中美頂尖人才密度差距依然巨大,但至少沒有了“硬約束”。這周有個被低估的訪談,前谷歌CEO施密特說“中國的AI最近追上來了,有一家公司叫deepseek...”。因此research上,越是到轉折點或混沌期,國內其實看到了追趕的希望。
其次,字節代表了另一條明確的產業趨勢線。不僅對于國內,對世界也有啟示意義。之前我們多篇文章分析過很多了,字節會成為全世界的一個樣板,如果字節的“應用平鋪”策略最終成功,將是ROI問題的最好證明。如果字節可以,那meta也可以、谷歌也可以、蘋果當然也可以。
因此這不是完全瞎炒,背后有明確的產業趨勢。推理的崛起、中國的追趕、字節的all in,都值得給中國AI一波行情。AI已經讓美國科技股增加接近10萬億美金市值,而利潤增量只有來自英偉達的1000億,對應增量市值部分的PE接近100倍...說白了誰也不比誰高級,股票嘛都是看預期。
3. 字節+NV鏈、端側首先,字節+NV雙重供應鏈combo,一定是街上最亮的仔。進NV是品質保證,進字節是自然而然。NV代表高利潤,字節鏈代表彈性增量,且分散大客戶集中風險,熨平波動,提高生意可持續性。這個邏輯說好聽點,有點類似臺積電,上周聊了不少大佬,2025很多人選擇TSMC,不管什么分歧:訓練or推理,NV or ASIC,云端AI還是端側AI,最終都是臺積電。字節敘事是應用敘事,相比NV鏈過去的訓練敘事是個補充和支撐。
端側依然有預期差。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豆包那個日均4萬億token,一半to C一半to B,to C這里面消耗非常大的竟然是陪伴玩具,人均使用時長3-4小時(豆包人均才10分鐘)。過去2年的端側AI一直處于怎么炒都不兌現的主題階段。現在終于看到了一線曙光。至少從目前上游了解到,無論是soc甚至MCU,都在對AI相關產品定義摩拳擦掌。
總結來說,AI的敘事是加強的,并沒有削弱。A股相比美股最大短板還是存量資金太少了,現在最怕的的確是“方向太多,錢不夠用了...”
來源:信息平權,原文標題:《AI繼續》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