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12萬輛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正式投產:機器人員工扛大梁
12月23日消息,本田中國官宣,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開發區新能源工廠今日正式投產,該工廠設計產能為12萬輛/年,集合多項先進的技術,并實現“投產即零碳”。
該工廠引入智能MES制造執行系統,強化數據分析應用,實現生產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可對生產現場進行最優化資源調配、聯動AGV(自動導引車)集群實現精準自動的物流配送等,還可以打通研產銷全流程數據;
導入全流程RFID技術,讓每臺車都擁有一個“數字ID”,集成生產過程的上萬個數據,“一車一檔”的大數據管控,讓汽車品質終生可追溯;
擁有“設備在線管理系統”,實時把握設備健康狀態,產品質量參數實時可見;
依托IoT萬物互聯,900多套機器之間可以“對話”、共享數據和指令,實現生產和物流的智能調度,用戶可以通過App隨時查詢車輛進度。
通過四大車間深度導入智能化設備,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生產:
沖壓車間采用全伺服生產線,最快3.75秒就生產一個/一對沖壓零件,零件生產完成后由機器人完成100%自動裝箱,并通過AGV將沖壓件準確運送到智能立體倉庫。
該倉庫有7層樓高、約6.5個籃球場大,通過與生產系統的智能對接,可完成零件自動出庫及AGV自動配送,實現從沖壓線末到焊裝車間100%自動化無人物流。
焊裝車間大規模應用高速機器人,實現焊接100%自動化,導入AGV設備實現運輸100%自動化,采用視覺引導取件技術實現大中部品100%自動取件安裝,并應用行業首創的焊接強度AI檢測,相當于為汽車“拍CT”,360°無死角透視車身,確保車身焊點100%合格。
涂裝車間采用行業先進的定量機和噴槍系統實現100%全車自動涂膠,結合視覺定位系統,打膠精度達到0.5mm。
總裝車間采用高端智造裝配工藝,整體自動化率近30%,導入多項高效自動化項目,如機器人集約陣列無人化全自動分裝線、高精度三維視覺定位大物總成自動移載及合裝、超小物精細化自動裝配等,經過一系列復雜有序的操作,各種零部件被精準地組裝在一起。
基于數智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新能源工廠實現:
智能的設備參數實時監控和預測性維護,助力設備故障削減50%,提升了生產穩定性;大型沖壓件實現100%自產;激光焊接速度可達100mm/s,具有更高的品質和美觀性;白車身超6000多個焊點,扭轉剛性達4萬牛米/度,為駕乘人員提供更安全的保護和操控體驗;涂裝應用2K清漆工藝,車身光澤度和平滑度提升30%,以及出廠前400多項動靜態檢測等。
新工廠通過從原輔材料、制造工藝,到末端治理等全流程環保管理體系,實現了生產全過程的綠色:
在原材料方面,工廠采用全新開發的低VOCs雙組份清漆涂料,車身涂裝100%使用環境友好的綠色低揮發性水性涂料。
在生產工藝方面,采用鋯化薄膜前處理工藝,實現有害重金屬廢水100%消除,含磷廢渣100%消除,以及升級行業領先的AGV換紙盒干式噴房,實現噴漆廢水0化。
在環保治理方面,通過工藝廢氣的100%收集治理,搭配具有自主產權的VOCs深度處理技術,VOCs單位面積排放量低至4.4g/㎡,比排放標準進一步降低78%。
同時,廣汽 Honda 開發區新能源工廠還導入智慧的能源管理系統,可以實時對工廠內的用能終端進行用能監控,并且對高功率設備建立能源AI模型,實現智能開關機控制。
廠區內敷設了總計22MW的光伏發電系統,預計每年將發電約2200萬kWh,用于廠區自身的電力需求,每年削減碳排放達13000噸。
新工廠還進一步提升了能源效率,例如建設數智化高效制冷站,預計節約220萬kWh/年,削減碳排放約1300噸/年,工藝余熱100%利用至車間生產、暖通系統,預計節約150萬kWh/年,削減碳排放約900噸/年。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