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AGI發展遇瓶頸智能體和專業大模型將扛大旗
12月21日消息,近兩年AI發展迅速,但目前種種跡象表明,一些AI巨頭寄予厚望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之路似乎已經遭遇瓶頸,尋找其他發展路徑正成為業界共識。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財經》年度對話2024上發表演講稱,目前AGI的發展面正臨挑戰,而智能體和專業大模型的應用將推動大模型技術的落地。
周鴻祎表示:“AGI至少一百億美金買顯卡,剛訓出一個模型,明天友商又訓出一個更好的,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一樣,停不下來。”
作為大模型應用之路的堅定支持者,他不止一次強調,卷算力、卷數據,向萬億參數發展的AGI是全球少數巨頭的游戲,更多企業的機會在應用之路。
放棄打造全能大模型的執念,讓一個大模型干一件事,向場景化、應用化、專業化、垂直化方向發展,才有機會引發工業革命,賦能百行千業。
周鴻祎總結出大模型發展的七大趨勢:
第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發展減緩,全面超越人類的人工智能在邏輯上不成立;
第二,大模型“慢思考”成為發展新范式;
第三,越做越專,除少數科技巨頭,大多數公司都專注于做專業大模型;
第四,越做越小,輕量化成為趨勢,更容易部署和應用在硬件上;
第五,能力越來越強,模型的學習效果和泛化能力越來越好;
第六,成本越來越低,有助于促進應用生態繁榮;
第七,智能體(AI Agents)推動大模型落地,數字員工成為新的生產力。
周鴻祎尤為強調智能體的重要性,他認為,2025年將是智能體之年,企業將大量使用和部署智能體,智能體能夠將大模型包裝成可以實際工作的數字員工,解決企業中的具體問題。
大模型的發展使過去無法通過軟件完成的任務,如保險公司的報銷報告處理等都可由機器人完成,而是智能體的交付能夠代替人類員工完成工作。
這代表服務市場的價值創造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從人力使用工具創造價值轉變為AI直接創造價值。
周鴻祎認為,做專業化大模型不需要大模型的能力很全面,大模型要落地應用,要在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或者是對外的服務產品體系上,從領導的需求到基層員工的需求里面去找卡點和堵點,即“過去我想干,但是我技術干不了的事情”。
一個標志是能提高10倍的體驗,即“提高10倍的效率或降低10倍的成本,減少10倍的人力”。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