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通義”應用團隊從阿里云分拆,阿里AI求新解?

“通義”應用團隊從阿里云分拆,阿里AI求新解?

第一財經    2024-12-19

  12月18日,有消息稱,阿里旗下的AI應用“通義”近期正式從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確認,目前,包括通義To C方向的產品經理以及相關的工程團隊,已調整至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通義實驗室仍留在阿里云體系內。調整后,通義PC及App團隊與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的智能搜索產品“夸克”平級。

  這意味著,此次調整過后,“通義”的底層技術與產品應用團隊將實現分離,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吳嘉也將進一步扛起阿里內部AI To C的重擔。

  一方面,這項安排或與阿里內部的組織調整相關。吳嘉是阿里巴巴“年輕化管理團隊”中頗受關注的一位85后高管。2023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淘天的一輪組織調整中宣布由吳嘉負責淘天用戶平臺事業部與阿里媽媽事業部。吳嘉同時兼任智能信息事業群總裁。今年11月,淘天迎來變動,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群,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記者了解到,吳嘉在此次調整后卸下了淘天職務,回歸智能信息事業群,彼時,外界便傳言吳嘉將專注阿里巴巴AI To C方向業務的探索。

  另一方面,“通義”在To C方向的發展面臨著一定的壓力。2023年10月,通義千問APP在各大手機應用市場正式上線,今年5月,“通義千問APP”更名為“通義APP”。QuestMobile發布的《2024上半年AIGC APP流量與場景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典型工具類AIGC APP重點運營指標中,通義的活躍率(DAU/MAU)為14.3%,月人均使用天數為4.3天,兩項數據均位列第四,落后于豆包、文心一言等。報告還顯示,通義月卸載率高達62%,幾乎是文心一言的兩倍。

  在阿里云整體更偏向b端業務的情況下,如何在大模型時代為AI To C找到落腳點已是阿里巴巴的一項重要挑戰。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通義”從阿里云分拆、底層技術與產品應用團隊分離的背后,盡管底層技術和產品應用看似都是技術底色,但一個是負責深度挖掘,一個是市場拓展,分成兩大類去共同協作,可以讓技術更好的接受市場檢驗,并反饋到基礎構架的構架調節之中。大模型要走出實驗室,投入實戰,就必須讓產品思維有聚焦有輻射,團隊做分拆來分工,更容易成功。

  阿里將“通義”To C交由吳嘉或許是看中了其孵化夸克的經驗。2023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公布首批戰略級創新業務“四小龍”名單,夸克就被列入其中。吳泳銘彼時解釋,這些業務的遴選標準是具備足夠巨大的市場空間、具備獨特的市場定位、符合用戶需求趨勢和集團“AI驅動”戰略。此前,夸克技術負責人蔣冠軍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夸克用戶中50%以上都是25歲以下年輕用戶。由于對年輕人需求的捕捉和創新功能的開發,夸克在近些年獲得了用戶量的迅速增長。

  不過,在AIGC APP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通義”To C要找到新的增長路徑并不容易。上述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超過4成AIGC APP出現流量倒退。實現月復合正增長的APP中(44個),復合增長率高于50%的有12個,34.1%玩家小于10%。熱度與使用不匹配的情況,反映出用戶場景化需求與APP提供的能力錯配,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張書樂分析,目前AI To C的普遍痛點還是玩具化,能輔助一些工作,更多的則變成各種魔改和玩梗,整體對C端生產、生活所能提供的有效用途偏少。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