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競逐AI框架華為昇思在新增市場占比30%
隨著大模型發展日新月異,科技企業的生成式AI競賽也愈演愈烈。除了人們熟知的算力集群之外,AI框架也十分關鍵,它堪稱人工智能界的操作系統。
全球來看主要是巨頭在主導,國內企業中,華為很早就在AI框架上投入,并研發了AI框架昇思MindSpore。據預測,中國AI框架2024年新增市場上,昇思份額將達30%。
在近日的昇思人工智能框架峰會上,18家單位發布了基于昇思的原生開發大模型成果,面向金融、工業、互聯網、電信、能源、交通等重點行業推出AI應用。
華為ICT戰略與業務發展部總裁彭紅華表示,人工智能框架是AI時代的操作系統與軟件底座,未來,華為將持續投入昇思MindSpore。
一方面,昇思本身是華為計算業務發展的一部分。五年前,華為就提出了計算戰略,瞄準了人工智能的算力底座。
長期以來,華為圍繞鯤鵬和昇騰構建新的計算生態,近兩年隨著生成式AI的來臨,專注于AI的昇騰算力體系正加速潛行,AI框架昇思MindSpore同樣也在快速拓展。
據了解,昇思MindSpore自2020年開源以來,目前已孵化、支持50多個國內外主流大模型。同時,開源版本已累計獲得1100萬次下載,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3.7萬多名開發者參與社區貢獻。
此外,在產學研方面,昇思MindSpore與3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展開教學及科研合作,聯合1700多家生態合作方,推出2000多個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全球市場上AI框架領域競爭頗為激烈。海外互聯網巨頭Meta推出PyTorch,在2016年開源,谷歌推出了TensorFlow,在2015年開源。
國內市場上,華為的昇思MindSpore之外,還有百度的飛槳、騰訊的TNN、阿里的MNN、字節跳動的BytePS等。雖然海外巨頭起步更早,但是國內企業也在奮起直追,展開多元化的發展。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昇思MindSpore等作為后發框架,要找到新的賽道去彎道超車,在AI技術變革的當下,去抓住下一個可能的技術變化點。
眼下,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大模型技術加速演進,參數量走向萬億級,序列長度迅速增長,模型結構走向多模態甚至全模態。模型計算過程從單模型單任務走向多模型多任務,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相融合,AI框架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據介紹,昇思MindSpore將圍繞開發者編程體驗、大模型訓練及AI框架基礎能力,持續升級框架架構。比如,在開發者編程體驗方面,昇思MindSpore將兼容業界主流生態,提供一致開發體驗,持續降低遷移學習成本。
整體來看,信通院的AI框架發展白皮書指出,AI框架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萌芽階段(2000 年初期)、 成長階段(2012~2014年)、穩定階段(2015年~2019年)、深化階段(2020年以后)。其發展脈絡與人工智能,特別是神經網絡技術的異峰突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
白皮書進一步表示,“AI框架+算力芯片”的組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的主體技術路線,其研發能夠促進生態圈關聯及外圍的芯片、系統、軟硬件平臺等產業發展,從而促進人工智能核心生態圈的建設。隨著價值不斷凸顯,AI框架已經成為了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的焦點之一。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