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駛入快車道
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政府監管平臺近日完成招標,有望在2025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快發展,車路云平臺加快建設。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為1613億元,預測2024年將達到2152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逐步走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政策推動產業發展
智能網聯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隨著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飛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賽迪顧問表示,中國已建成包括傳感器、智能計算平臺、執行系統在內的完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體系,并在智能計算平臺、通信設備等環節形成了明顯的競爭優勢,多項產品和技術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車路云一體化”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14萬億元。
政策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明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滿足智能交通需求。此外,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并于7月公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面臨一些挑戰。云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勇波表示,“車路云一體化”建設面臨標準理解不一致、基礎設施不足、統籌管理需加強等問題。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多地積極搶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高地。
成都市已匯聚智能網聯汽車生態企業110余家,形成了規模較大、種類齊全、生態完善的產業體系。下一步,成都市將立足智慧蓉城、智慧交通數字底座,依托強大的算力和數據運營能力,充分發揮產業優勢,與眾多“城市合伙人”一道,共同謀劃、共同投入,合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
深圳聚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超2400家。目前,深圳部分區域已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今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深圳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方案(2024-2035年)》明確,要有序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商業化創新應用示范。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運營試點,重點加強公共交通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探索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等率先開展自動駕駛示范運營,逐步建成智能網聯汽車全域開放區。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打造世界一流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重要內容。北京市提出,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核心芯片、感知系統、智能座艙、動力電池以及路側感知、智慧控制等領域,強化“車路云網圖”軟硬件協同發展,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為引領,完善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智能貨運、場站接駁、道路清掃等自動駕駛應用場景。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智能網聯技術成為相關企業搶占未來發展先機的突破口。
今年11月,中國聯通正式發布“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車路云一體化解決方案3.0”。該方案基于2.0版本進行全面升級,聚焦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通過路側感知、邊緣計算、云端通信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全方位的協同駕駛,提升安全、節能與智能化水平。
比亞迪發布了整車智能戰略以及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璇璣架構。璇璣架構是整車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汽車擁有智能化的“大腦”和“神經網絡”。同時,公司推出璇璣AI大模型,提升整車智能化能力。
長安汽車入選國內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名單。公司發布了交互式智駕技術長安智駕,整合SDA天樞架構、天樞大模型的能力,提升智能駕駛體驗。
高新興在“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領域編撰與起草了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擁有覆蓋車端、路端和云端的系列化C-V2X產品矩陣,積極參與廣東、四川、江蘇、河南、湖南、天津等地智能網聯先導區及示范區建設,在智慧公交、智能網聯測試場、智慧路口等領域的多個項目實現落地。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