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地球科學領域“元古大模型”上線

地球科學領域“元古大模型”上線

新火種    2024-12-17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純新 實習生鄒文慧)

12月7日,“元古大模型”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正式發布。該模型綜合運用圖生文、文生圖、文生文的生成式預訓練模型架構,成功驗證了在全國產化算力和算法基礎上,利用多模態大模型解決地球科學領域問題的技術路線。“元古大模型”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宋海軍團隊與科大訊飛合作完成,旨在利用國產化算力基礎設施和多模態大模型集成能力,構建地球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和社會服務一體化智能化系統。宋海軍介紹,“元古大模型”的命名靈感源自地質時代中的“元古宙”,是地球歷史上存在時間最久的一個宙。團隊對62萬余張古生物化石圖片、3000篇地學文獻中有關地質實體及其屬性的45萬余條信息進行數據清洗與標注,構成模型基石。

目前,“元古大模型”已上線古生物化石標本識別助手、地質文獻數據挖掘助手和古生物學智能知識問答助手。其中,古生物化石標本識別助手可識別120類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巖石,能以科學工作者視角精細化描述化石數量、顏色、外形結構等多維度信息,并基于化石結構推理出化石復原圖。“元古大模型”部分能力已同步訓練至星火通用大模型最新版本,可供公眾及地學科研工作者使用,實現科研成果向社會服務轉化。古生物學是地質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技術方法的突破是帶動科學創新的關鍵,未來古生物學的發展需要以技術發展為支撐。“我們將逐步上線地學智能搜索引擎和古生物科普數字人,為地球科學專業的教學、實踐及科研活動提供服務支持。”宋海軍表示,未來“元古大模型”將不斷豐富數據類型、優化模型能力、開發創新應用,滿足更加多樣化的應用需求。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