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數據空間建設解鎖行業級數據產品——專訪上海數據發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飛
國家數據局日前發布的《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可信數據空間運營、技術、生態、標準、安全等體系取得突破,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形成一批數據空間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基本建成廣泛互聯、資源集聚、生態繁榮、價值共創、治理有序的可信數據空間網絡,各領域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水平顯著提升,初步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數據生態體系。
事實上,可信數據空間是一類全新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同時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概念,重在實現數據資源的規模化流通、共享利用,是支撐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載體。
那么,可信數據空間究竟是通過何種方式為數據要素的高效流通提供助力的?當前我國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已經推進到何種階段?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又會呈現出怎樣的趨勢?近日,上海數據發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飛受邀參與了由《證券日報》社與上海數據交易所聯合打造的“數據智享前沿對話”節目,就上述一系列備受關注的問題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旨在為廣大讀者答疑解惑,進一步明晰行業發展全貌與未來藍圖。
數據空間建設蹄疾步穩
數據基礎設施是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自2023年10月份國家數據局成立以來,國家數據局在發表的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到“數據空間”,指出了數據空間在建設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數據共享流通的關鍵作用和發展方向。
“數據空間源于傳統數據匯聚技術,該技術要求將數據納入某一特定‘倉庫’,如此一來被納入的數據便脫離了原本所有者的管控。然而,國家數據局所定義的數據空間卻并非如此,其更側重于數據連接,而非數據匯聚,旨在實現數據連接的同時,確保數據主權得到維護,即數據仍歸屬于數據所有者,不會因連接等操作而發生主權變更。”李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
以今年9月份發布的幽門螺桿菌數據空間為例,作為重大疾病數據行業創新中心數據要素流通的重要基礎設施,幽門螺桿菌數據空間以幽門螺桿菌試劑盒研發與藥物開發、推廣應用場景需求為牽引,匯聚來自醫院、體檢機構、檢驗所等多方數據資源,有效降低試劑盒研發成本,充分利用多維度數據支撐,提高醫療器械證的獲批率。
目前,我國數據空間建設正穩步推進。國家數據局積極發力,在數據空間建設上投入可觀、支持有力,構建起良好制度環境。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深圳、江蘇、湖南等多地踴躍參與,已開啟多樣化探索實踐。
李飛透露,從行業應用視角審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漸趨成熟,有力拓展了應用場景,除了在醫療領域已進行有益嘗試外,汽車產業鏈相關數據空間部署也已逐步展開。
之所以在上述領域率先開啟探索進程,主要基于兩大核心要素。李飛表示,一方面,相關產業全鏈路深度依賴數據,這種依賴催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產業鏈條輻射范圍極廣,凸顯產業影響力與滲透力,并蘊含豐厚商業價值。這預示著未來數據空間建設有望在具備此類特性的行業中拔得頭籌,率先取得顯著進展。
行業發展充滿無盡潛力
當前,在國家整體統籌規劃布局下,我國數據空間建設已在各個地區以及諸多行業領域內如火如荼地展開積極探索。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建設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李飛表示,首先,數據空間的構建與實施需要從具體行業領域切入,這對于數據空間構建企業而言是一個難點,因其涉足不同行業時,企業往往面臨著知識領域跨越的巨大挑戰,需要相關公司同時精通多行業知識。因此,亟需與行業內具有領頭作用的龍頭企業合作,借助其力量實施引導以及產業鏈的牽引。
其次,將產業鏈數據整合之后,數據流轉過程中的標準問題凸顯。以汽車產業鏈為例,即便相同的輪胎產品,各公司在數據標注統計時所采用的維度也不盡相同,輪胎數據究竟應依據何種標準進行流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李飛看來,隨著數據空間項目的推進,預計在未來3年至5年,大部分數據將對應有相應的標準。實際上,標準源于市場實踐,國家主要承擔管控、監督職責,最終推動標準在更大社會范圍內應用,以降低社會層面的數據流通成本。伴隨數據空間建設的持續深入以及由此帶動的語料庫不斷擴容,未來行業發展將充滿無盡潛力。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