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摩根大通CEO戴蒙預測:AI讓你們子女有望活到100歲,而且每周只需工作三天半【附人工智能行業現狀】

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摩根大通CEO戴蒙預測:AI讓你們子女有望活到100歲,而且每周只需工作三天半【附人工智能行業現狀】

新火種    2024-12-07

AI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摩根大通CEO戴蒙預測:AI讓你們子女有望活到100歲,而且每周只需工作三天半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AI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們見證了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驚人進步。這些技術的發展,無疑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然而,隨著AI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們開始擔憂,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一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因為歷史上每一次技術的重大進步,往往都伴隨著工作崗位的變遷和重新分配。

據《財富》雜志報道,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就持有一種相對樂觀的態度。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業的經營效率,還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更好平衡。戴蒙甚至預言,得益于AI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幾代員工每周的工作時長可能會比現在減少一天半。這并非首次有人提出技術將縮短工作時間的觀點。1930年,經濟學家凱恩斯曾預測,生產力的提升會使未來一代人每周僅需工作15小時。

戴蒙進一步指出:“技術向來都會取代一些工作崗位,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為技術的不斷進步,你們的子女有望活到100歲且不會患癌癥,而且他們很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三天半。”

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自1978年起步至今,已在國家戰略層面得到高度重視和支持,中國人工智能技術體系和產業創新生態不斷完善,涵蓋了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礎架構和操作系統、工具鏈、深度學習平臺和應用技術等多個方面。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農業和AI for science等20個細分領域。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涵蓋行業龐大

人工智能產業鏈上游為硬件設備和數據設備,其中包括芯片、傳感器、大數據、云計算服務等,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服務和算力支持;中游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技術核心,包括通用技術、算法模型、開發平臺三個方面,涵蓋了機器感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圖譜、基礎開源框架等核心技術;下游是人工智能的應用產品和場景,涉及交通、醫療、安防、金融、家居、制造等多個領域。

圖表2: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鏈

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企業綜合競爭力

根據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公布的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企業綜合競爭力10強排名情況來看,騰訊、科大訊飛、阿里巴巴分別排名在前三位,反映這三家企業的大模型產品在中國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其余上榜的企業大多數是互聯網科技產業巨頭企業。

圖表3: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企業綜合競爭力10強

英偉達CEO黃仁勛認為,隨著人工智能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這些企業自然會擴張,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他表示,“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家公司盈利增長而不招更多的人。”盡管一些工作可能會被自動化取代,但他相信人類的參與仍然至關重要,因為人類擁有良好的判斷力,而有些情況是機器無法理解的。“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統計學教授,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機器學習中心主任張志華認為我國人工智能力量主要集中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而在自然語言處理和強化學習領域相對薄弱些。這主要是因為計算機視覺研究的對象沒有地域問題,發展水平一直緊跟在國際前列。而深度學習的突破源于計算機視覺,這也使得深度學習在我國的發展和國際水平相差不大。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