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數智龍江·向新而行|人工智能與計算產業生態峰會暨哈爾濱新質生產力峰會成功舉辦

數智龍江·向新而行|人工智能與計算產業生態峰會暨哈爾濱新質生產力峰會成功舉辦

新火種    2024-12-04

[中國,黑龍江,2024年12月2日] 以“數智龍江·向新而行”為主題的人工智能與計算產業生態峰會暨哈爾濱新質生產力峰會成功舉辦。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力,對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本次峰會有3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人工智能和計算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探究新質生產力、數據要素、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話題、新領域。

大會伊始,黑龍江省政府領導、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相春雷、華為中國政企CMO邱恒相繼發表致辭,希望與會人員共同為龍江人工智能與計算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數字經濟騰飛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研究院院長 譚久彬

計算是現代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數智時代的決定性力量,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研究院院長譚久彬在《面向原子級制造的儀器發展戰略思考》主旨報告中強調指出:數字化轉型與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數智時代的決定性力量,正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正在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制造業是數字化和人工智能賦能的最大場景,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必須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海量精準測量數據相結合,才能使我國制造業快速駛入“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正確軌道。考察制造業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制造科技與產業的一個重要發展規律是,精密測量和超精密測量在制造業發展中具有基礎性與技術先導性作用,測量儀器產業是拉動高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產業。我國的數字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必須和測量儀器產業同步發展、融合發展,才能拉動我國制造業快速高質量發展。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孫茂松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教授在主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經歷快速的發展,特別是在生成式AI領域,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測,其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十年內從2022年的400億美元增長至1.3萬億美元,展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潛力。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將顯著推動技術創新,通過實質性賦能千行百業,還將對社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

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劉挺

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挺在《具身智能技術與應用》主旨報告中,闡述了具身智能的概念,具身智能是一種基于物理身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可通過智能體與環境的交互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并實現行動,從而產生智能行為和適應性。具身智能的研究內容包括大腦“行為智能”和小腦“運動智能”,以及本體設計——設計由硬件組成的機器人軀干。演講中還提到,具身智能的應用前景廣闊,人形機器人作為未來機器人的重要形態,將能夠跨地形行走、靈活使用人類工具,并且能夠很好地兼容人類世界。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 單志廣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在“數據要素價值化”主題演講中提到,數據要素具有非消耗性、可共享性、自增值性、價值易變性等特征,打破了傳統生產要素有限供給對增長的制約,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與可能。數據要素的價值化和可信流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而數據產權制度、數據基礎設施、可信數據空間為實現這一目標奠定了基礎,區塊鏈技術、隱私計算技術為構建公共IT系統和實現數據要素價值化提供了技術支撐。

攜手并進

高質量發展全方位躍升

在人工智能與計算產業峰會期間,一系列隆重的揭牌及成果發布儀式吸引了眾多目光。哈爾濱工業大學憑借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表現,特別引人注目。劉挺教授團隊研發的《人機融合醫療會診平臺》、徐曉飛教授團隊提出的《大服務與服務互聯網理論與方法》,以及新成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鯤鵬昇騰科教創新孵化中心”,這三項成果發布。此外,黑龍江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攜手成立的聯合創新實驗室,以及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合作實驗室,均在峰會上舉行了揭牌儀式。同時,昇騰智慧河湖長聯合創新實驗室和昇騰智慧城市管理聯合創新實驗室的也進行了揭牌。鯤鵬13家合作伙伴原生開發成果發布儀式和鴻蒙原生應用開發上架儀式也相繼舉行。

向新而行

塑造龍江全面振興新優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胡堅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胡堅波在《新形勢下人工智能發展態勢與展望》主題分享中表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全球第一梯隊,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海量的數據資源,這為人工智能的規模應用推廣提供了明顯的基礎優勢。在應用現狀方面,我國大模型應用百花齊放,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中國大模型用戶累計超過2億人,辦公類產品最受歡迎,應用頭部效應明顯。展望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將邁向通用智能“奇點”加速臨近,深度學習在未來十年仍將持續,“大模型+大算力+大數據”成為主導路線,對工程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 羅俊章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羅俊章在《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新型工業化》主題演講中提到,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必須與行業的工藝、知識、經驗、技能相結合,把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做深做實,打造標桿,推動全行業轉型發展。工聯院也打造了三大數字化平臺,包括裝備制造業供應鏈數字平臺、工業數據要素登記平臺等,發揮平臺作用,服務企業轉型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 李宏偉

從智能助手到自動駕駛,從機器學習到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的應用正變得無處不在。人工智能發展歷程的幾次突破,其核心動力在于算力、算法、數據三者的螺旋式推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李宏偉在演講中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快發展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產業,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一是構建產業生態,促進跨界融合;二是加強人才引培,夯實發展根基;三是重視數據保護,加強安全管理。

華為云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副總裁 陳飛

華為云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副總裁陳飛做主題演講,分享了華為云盤古大模型的核心能力、行業應用實踐以及在企業落地方法的建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將模型應用到具體行業中,在行業工作流程中進行大量錘煉,從而得到各個行業大模型。”華為云一直扎根行業,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念,不斷深入行業,聯合客戶、伙伴打造AI落地行業實踐,探索企業智能化蛻變之路。

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智慧農場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鞏建光

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先行者,北大荒集團以率先實現“五化”為目標,始終積極探索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場景與實施路徑,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運營新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續化。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智慧農場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鞏建光在演講中提到,北大荒智慧農場解決方案是以地塊為單位,針對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圍繞農業生產中的種、藥、肥、水、耕、收六大處方,通過相關數據模型,生成的決策處方,配置到智能執行的農機進行執行。方案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科學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為管理者提供了更精確的數據,為種植者提供科學種植方法降低勞作強度提升生產效率。

峰會期間,還同步舉辦了三場分論壇活動,分別是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人工智能技術與數據要素發展趨勢分論壇、人工智能大模型與行業應用分論壇。

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字經濟為龍江振興賦能。本次峰會的成功舉辦,為數智龍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議。凝聚產業生態力量,以科技賦能產業變革。展望未來,華為將攜手伙伴共同助力黑龍江省人工智能和計算產業生態繁榮,為數智龍江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