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人工智能+法律”如何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讀懂中國”這場專題論壇講透了

“人工智能+法律”如何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讀懂中國”這場專題論壇講透了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4-12-04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李振廣州報道

  12月2日,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以高質量法治建設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人工智能+法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在廣州舉辦。

  本次專題論壇由廣東省司法廳指導,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智慧法治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南都灣財社主辦,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廣東省司法廳副廳長陳永康受陳旭東廳長委托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高子程為論壇致辭。專題論壇邀請到灣區司法機關、律師協會、仲裁調解機構的專家領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研究院得理法律實驗室等智慧法治研究機構、法律科技企業的專家及企業負責人,以及灣區媒體行業的相關專家領導蒞臨參會并進行主旨演講。

  本次專題論壇圍繞建設智慧法治體系、優化法治環境服務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目標,深入探討了法治護航民營經濟發展、構建人工智能+法律服務平臺、提升大灣區涉外法治服務保障水平等多方面的可行路徑,并向大家展示法律科技新生行業前沿方向及最新研發成果,充分體現我國法律行業與人工智能行業主動求變,深度融合以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能動創新精神。

  廣東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陳永康先生受陳旭東廳長委托為專題論壇致辭。他表示,面對技術迭代、新興產業崛起及經濟模式變更帶來的一系列法治問題,要主動適應、積極回應,助力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一是用高水平立法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制度支撐,在科創企業產權激勵、科研成果利益分配、科研活動寬容試錯、科研基礎設施投入等方面加強法治制度供給,堅持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二是用有“溫度”的執法呵護科技創新主體健康發展,轉變政府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優化包容審慎監管機制為科創企業發展營造寬松友好的營商環境。三是用法治方式促進各類創新要素自由便捷流動,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促進人才、資金、技術、數據等關鍵生產要素自由組合、便捷流動,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四是用優質法律服務提升科創企業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以廣東省數量龐大、質量一流的法律服務隊伍為基礎,堅持法律服務與科技創新法律服務更精準對接;深入推進生產性法律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與港澳政府法律部門交流合作,助力企業在高水平開放大局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高子程為專題論壇致辭。高子程表示,大灣區開放型城市群建設發展對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構建具有重要引領借鑒作用。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優質高效、解渴管用的法律服務予以支持。

  在法律與科技方面,高子程提出,法律科技深度融合促進法律服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律師隊伍需要積極擁抱科技,善用新工具提高工作質效,不斷修煉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推動律師行業與新質生產力深度融合,共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懷勇先生圍繞“以高質量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作主旨演講。王懷勇提及,西南政法大學近年來堅持服務戰略,統籌國際國內資源精準對接國家急需、特需、剛需;堅持實踐導向,統籌校內校外資源創新涉外法律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培引并舉,積極拓寬發展知華友華的海外“人脈圈”等舉措,在涉外法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亮眼成績。

  “未來,西南政法大學將進一步通過持續做好涉外法治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強化實踐導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持續強化西南政法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建設等途徑,培養高質量涉外法治人才,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王懷勇說。

  廣州仲裁委員會主任陳思民以“擁抱AI,擁抱未來——廣仲運用人工智能駛入國際化快車道”為題作主旨演講。陳思民表示,中國現代仲裁制度發展至今,仲裁機構建設及案件受理等方面并不遜色于國際水平。新發展格局下,廣州仲裁肩負不受國別限制,跨越國境發揮影響力,維護企業海外合法權益的重要使命。

  我國AI在法律領域的適用具有前瞻性,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挑戰。要積極看待AI運用于仲裁,堅持三段論形式邏輯,堅持可溯源、可驗證的原則,推動完善全球數字治理。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研究院得理法律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雷宇在專題論壇中詳細介紹了“法律大模型”的應用情況。

  中國科學院先進研究院自研出首批通過網信辦備案的法律行業專用大模型——得理法律大模型。得理法律大模型作為行業專用模型,可廣泛用于智能法律檢索、智能法律文本處理、智慧法律問答、律師數據智能分析推薦等多樣法律場景;并以實現在線爭議處理智能系統、智能司法系統、法律教育智慧服務系統、域外智能法律服務系統構建及應用為遠期規劃目標。本次專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研究院—得理法律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布“法律大語言模型用戶指南”。

  亞洲仲裁及調解中心副會長蕭詠儀在專題論壇帶來“加強普通法教育,助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主旨演講。蕭詠儀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應繼續強化普通法教育,借鑒普通法學術中心模式,增設普通法教育中心,促進普通法教育與涉外法律行業發展的緊密結合,有效培養出符合國際法律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服務于國家對外開放戰略。

  南都報系黨委副書記、主編劉江濤在專題論壇上帶來“2024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發展報告”主旨演講。劉江濤認為,在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地緣政治關系緊張,中國外貿領域主要矛盾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的背景下,跨境電商行業已成為我國外貿領域新熱點,持續發揮外貿新業態的優勢和拉動效應。南方都市報對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調研情況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先進的數字貿易能力,在政策支持下,已促使灣區成為我國跨境電商的產業聚集地,并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引擎核心,有力推動我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針對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現存問題及未來發展,劉江濤建議:一是品牌化需精耕細作,突破同質化;二是提前布局新興市場,多維度比拼;三是加強法律風險防范,確保合規經營。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