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鏈”接全球——聯影醫療鏈主風采背后的自立與自強
40多年前,第一幅人體磁共振圖像誕生,掃描耗時4小時45分鐘;如今,磁共振掃描技術飛速發展,單部位掃描時間縮短至10余分鐘。有沒有可能更快,大幅壓縮患者就診時間?
聯影醫療決定挑戰。“實戰”結果顯示,聯影探索3.0T磁共振15小時內,順利完成268人次掃描,覆蓋全身十余個部位的完整序列,每次掃描凈用時達到百秒左右,單日掃描量為普通放射科的4至5倍。
百秒成像,僅是聯影醫療創新躍進的一個縮影。業內首款全身成像的5.0T MR(磁共振成像系統)、國產首款自主研發的3.0T MR、國產首款320排超高端CT產品、國產首款乳腺三維斷層掃描系統uMammo 890i、世界首款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走進聯影醫療的大本營,不同形態、不同功能的大型醫學診斷影像設備濟濟一堂,它們共同的標簽都是行業首款、國產首款、世界首創。
探索,一直是聯影醫療的姿態;創新,則是其時刻保持的狀態。
“聯影醫療從誕生之日起,就秉持長期主義,以世界級醫療創新引領者為目標,長期投入、潛心布局。”聯影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薛敏堅定地說,“我們是一家有遠大抱負的公司,也是非常注重實力的創新主義者。”
創新篤行,聯影醫療逐漸走到產業前列,以鏈主的擔當引領產業發展。“作為鏈主,企業自身一定要強,企業內部就要有一個完整的‘鏈’,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市場,每個環節實力都要很強。”聯影醫療董事長張強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鏈主企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就要加大全鏈條融合創新力度,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體系效能提升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
鏈主當自強打鐵自身硬
百秒成像的技術突破背后,離不開聯影磁共振的uAIFI平臺,其中ACS智能光梭成像技術作為全球首款秒級MR加速技術,由人工智能技術與各代磁共振加速成像技術融合而成,是全身快速成像的關鍵。
在張強看來,鏈主企業就應該牽頭或參與組建高水平研發機構和聯合創新主體,強化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責任擔當,引領科研攻關的方向。近年來,聯影醫療持續與頂尖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不斷加強科研攻關與產醫轉化。
走進聯影醫療偌大的展廳,一批來自國外的客戶駐足在一臺磁共振成像系統(簡稱“MR”)周圍許久,饒有興致地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并時不時發出贊嘆聲。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正是全球首款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2021年7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聯影集團在中山醫院佘山院區開啟新一輪“國之重器”——全球首款全身5.0T磁共振uMRJupiter臨床試驗合作。
“uMR Jupiter是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為代表的中國頂級研究型醫院與聯影深度開展產醫融合創新的成果,創造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超高場磁共振新標準。uMR Jupiter首次突破了超高場磁共振局限于腦部成像的限制,實現超高場全身臨床成像,還打破了3.0T作為全身臨床磁共振成像最高場強長達20余年的紀錄。”張強至今說起,言語中仍流露出自豪之情。
而今年11月下旬,uMR Jupiter再傳捷報。這款產品獲得歐盟MDR認證。至此,5.0T成為目前全球唯一同時具備NMPA、FDA以及CE許可的全身人體臨床超高場磁共振。
記者注意到,在一張國內外企業產品線對比圖表上,聯影醫療1.5T及以下、3.0T、5.0T及以上的MR產品分布,已與GE醫療、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齊頭并進,其中多款產品為行業首款或國產首款,甚至在個別技術及產品層面已領先國際醫械巨頭。
分子影像成像系統(簡稱MI),是聯影醫療代表中國制造走向國際市場的另一張名片。
2017年初,美國頂尖分子影像團隊“探索者聯盟”向聯影伸出橄欖枝,宣布選擇聯影為全球范圍內唯一的產業化合作伙伴,全權負責2米PET/CT的研發和產業化,并掌握完全的知識產權。兩年后,聯影醫療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的頂尖分子影像團隊聯手打造的世界首款2米PET/CT分子影像設備探索者投入臨床和科研使用。
“基于Total-body PET/CTuEXPLORER探索者,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用肉眼觀測到藥物在全身流動、擴散及代謝全過程。”張強指著位于展廳最中央的一臺“大塊頭”說,這就是被業界譽為探測人體的“哈勃望遠鏡”,它能夠為癌癥精準診療、腦科學研究、新藥開發開啟無限可能。
一組數據再次彰顯了聯影醫療在MI市場的地位,按照2024年上半年度國內新增市場金額口徑統計,聯影醫療的PET/CT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PET/MR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暫列第二。在今年投資玖誼源后,聯影醫療已成為行業少數能夠為用戶提供“核素制備+數字化PET/CT診療一體化”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
自立自強,自主可控,這似乎正是聯影醫療與生俱來的基因。
“公司從創立之初,就提出了‘三個必須’原則:即必須全線覆蓋、自主研發;必須掌握全部核心技術;必須對標國際頂尖標準。”張強坦言,作為后發企業,比起“快速推出低價產品,迅速搶占市場”的模式,公司的“三個必須”雖然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但也是最為長遠的道路。
“我們堅信沒有全線的產品推出,不足以撼動行業的固有格局;沒有自主研發,不足以建立品牌差異化的護城河;沒有對標國際頂尖技術的決心,就無法做到真正的全球引領。”張強說。
“鏈”上硬科技勇當破題者
聯影醫療已經擁有獨立設計、研發和制造高場超導磁體、高性能梯度線圈、高密度射頻線圈、多通道分布式譜儀以及MR成像軟件和高級應用的能力。“一款MR產品基本可以實現完全的國產化。”聯影醫療的研發人員告訴記者。
在張強看來,鏈主企業就是要協調各類創新主體展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和重要元器件的自主補給,增加產業鏈韌性。聯影醫療過去十年發現并培養了一批非常優秀的上游供應商,補齊短板,實現重要部件多元供應,并且提升上游產業鏈的研發制造標準。
如何選出優秀的供應商伙伴?
“我們看中的是底層能力,而非此刻能否做某個具體的東西。”張強思考片刻解釋道,“聯影醫療在選擇合作方的時候,都會選擇有開發能力、知道關鍵技術,未來還可以共同成長的伙伴企業,這也凸顯了聯影醫療的長期主義。”
核心技術、核心部件是高端醫療裝備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唯有自主研發,才能在產品性能的持續提升和成本的持續下降上掌握主動權和自由度。
截至目前,聯影醫療已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PET數字光導探測器、MR超導磁體、MR梯度功率放大器、MR射頻功率放大器、CT時空探測器、RT多葉光柵等全線高端醫學影像及放療產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核心部件自研比例業界領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聯合聯影微電子推動芯片級源頭創新,打造了業內唯一覆蓋“整機系統-核心部件-關鍵元器件”垂直創新體系。
此外,聯影醫療基于自主研發的技術實力,與200多家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協同,通過讓研發技術人員、工業設計團隊與生產團隊和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實現了一系列高精尖零部件、元器件本土化生產和供應,填補了國內空白,部分技術與工藝水準實現國際引領。
與硬核為伍,助產業前行。同在科創板上市的奕瑞科技,則是聯影醫療平板探測器供應商。事實上,奕瑞科技早在上市之前便與聯影醫療建立了合作關系,一起打磨產品,共同夯實產業鏈發展。
“鏈主,一定是引領、帶動行業發展的企業,知道這個行業應當往哪里去,對整個臨床的理解和新技術的把握非常精準。”奕瑞科技副總經理方志強告訴記者,鏈主一定是勇于突破自我,然后實現更高的發展。
據方志強回憶,很多年前,當聯影醫療最初到訪公司時,奕瑞科技還是一個規模較小的公司。通過一次項目合作的契機,奕瑞科技開始為聯影醫療提供平板技術產品支持。
“當時對我們其實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但我們堅持突破自我,與聯影一起把這個產品做好。產品上市后獲得較快發展,并在整個行業內得到了認可。”與聯影的首次合作,讓方志強至今記憶猶新。
在一次次的合作、一遍遍的磨合中,鏈主與產業鏈企業的默契值、信任度、競爭力都在全面提升。
方志強對鏈主企業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鏈主企業扮演著一個出題人的角色,而產業鏈企業更像答卷人。鏈主企業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是考驗與挑戰,更是突破與機遇。”
當遇到一個苛刻的鏈主,或“出題人”的題目太難,怎么辦?
“我們一向熱烈歡迎對公司提出挑戰、難題的鏈主企業。”方志強笑著說,“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幫助,任何完美的技術產品都是有代價的,我們愿意與鏈主攜手、配合,共同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聯影醫療自主研發的世界頂尖的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2米PET/CT) 正式入駐世界最古老大學——博洛尼亞大學——附屬圣奧索拉醫院
“鏈”接全球化放大“影”響力
走進張強的辦公室,掛在其辦公桌正上方的兩張地圖,瞬間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扎根中國,面向世界。”張強指著墻上的一張中國地圖和一張世界地圖說,聯影醫療的愿景就是成為世界級醫療創新引領者。
“任何一個新產品做10臺也許很容易,一旦做到1000臺、10000臺時,考驗的就是供應鏈能力。”張強告訴記者,這兩張地圖是公司的供應鏈伙伴專門制作的,聯影醫療一路發展壯大,解決了很多供應鏈能力建設的問題。
在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聯影醫療日益重視加強產業鏈及供應鏈的國際合作。在張強看來,鏈主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國際局勢變化的有利機遇,熟悉海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市場環境,以及醫療行業的需求,打造全球化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輸出中國品牌與標準,增強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影響力。
薛敏進一步解釋道:“聯影全球化的底層邏輯不是單純的市場拓展,而是硬科技支撐下的高舉高打,是科技創新、合作、生產、運營,營銷、組織文化,與世界深度融合的全球化。”
探尋聯影醫療的全球足跡,公司已向市場推出120余款產品,其中40款通過了歐盟CE認證,47款通過了美國FDA510(k)認證,產品已銷往超過75個國家,覆蓋14000多家機構,裝機數超過32000臺/套。
今年上半年,聯影醫療境外實現業務收入9.33億元(按終端客戶裝機所在地統計),占公司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7.49%,同比增長29.94%,整體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三季報顯示,公司持續加大業務拓展,特別是海外市場的投入。
“我相信聯影在可預見的將來,海外收入會超過國內收入,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我們都制定了清晰的策略規劃,多頭并進。”薛敏堅定地說,“目前海外份額正在成為未來業績構成的增長極,我們將乘勢加速邁向全球市場,在海外再造一個聯影。”
從影像診斷起步,聯影醫療逐步將產品線拓展到放療、介入等多個領域;從追趕到突破,聯影醫療專注打造從核心部件到整機系統以及人工智能賦能的全鏈條自主創新垂直體系;從“生根”到“深耕”,聯影醫療堅持用中國標準與中國智造“鏈”接全球市場。
創造不同,為健康大同。鏈主聯影堅守初心。
用心感知、用心創造、用心靠近、用心改變,聯影的“影”響力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