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記者走基層|鳥兒報到,AI知曉

記者走基層|鳥兒報到,AI知曉

新火種    2024-12-03

W020241121850216550245.jpg

11月20日,在南大港產業園智能監控室,工作人員展示通過AI監測設備對鳥類進行不打擾的監測。 河北日報記者 馮 陽攝

幾乎一夜之間,人們都在尋找這塊候鳥棲息地。

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今年7月申遺成功,成為河北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在南大港產業園智能監控室,科研監測一體化平臺實時更新的畫面和聲音,勾勒出這個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重要停歇地的模樣。

11月20日9時16分,南大港產業園區文化旅游局宣傳科科長張景興打開科研監測一體化平臺,點開6號觀鳥塔的實時畫面,一幅現實版“天鵝湖”大劇正在上演。

一群小天鵝游浮在水面上,宛若盛開的白蓮,黑色的鸕鶿相伴其間,與碧波相映成趣。他點擊“物種識別”按鈕進行“鳥臉識別”,系統很快跳出一組數據:小天鵝107只,鸕鶿29只。

“這是秋冬遷徙季以來,頭一次看到數量這么多的小天鵝。”張景興的語氣中滿是興奮。

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位于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11月,這個全球鳥類“客棧”迎來客流高峰,科研監測一體化平臺派上了大用場。

每到候鳥遷徙季,鳥群飛起來遮天蔽日,非常壯觀,卻給監測帶來了難度。如果使用無人機,鳥可能會警覺地飛走。張景興打了個比方:“就像人在睡覺的時候,鄰居家里搞裝修,肯定受影響。”

為了實現不打擾的監測,2021年,保護區搭建了科研監測一體化平臺,通過“AI影像+AI聲紋”的14處AI監測設備構建起的智能監控網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數據準確性。其中,3套聲紋收集設備,能收錄鳥的叫聲,通過和系統內1569種鳥叫聲自動比對,判定鳥類品種。

聽著監測設備收集的鳥叫聲,張景興如數家珍:“‘嘎嘎’,這是蒼鷺的聲音,很深沉;‘吱啊’,這是黑翅長腳鷸的聲音,比較清脆;‘啾啾’,這是震旦鴉雀的聲音,像吹口哨一樣,輕靈悅耳……”

目前,這些設備已經收集到超過19萬條聲紋記錄,識別出近200種鳥類。

AI收集來的信息做何用?

通過分析各項數據,張景興發現,保護區不僅是候鳥遷徙路上的溫馨驛站,還是鳥類繁殖的佳所。每年5至7月,他們能在實時畫面中看到,在蘆葦深處,不少鴨雁經歷了從孵化到帶娃的全過程,這讓他們對于鳥類的習性更加了解。

一項項數據也讓濕地生態修復的成效體現得淋漓盡致。

2020年起,南大港濕地北部退養還濕生態修復項目實施。通過微地形整理、灘面營造、坡面生態化改造等措施,完成生態修復面積108.8公頃。

今年,平臺監測到濕地新增了赤嘴潛鴨、棉鳧等四種鳥類新物種,越來越多的鳥選擇在修復區棲息。

張景興說:“鳥很聰明的。它們在南大港吃得飽、睡得香,肯定要把這里‘安利’給更多小伙伴。”

在監測大屏上,保護區西側的4處S形陸地很是特別。這里正在建設包含光灘、淺灘、深水區、生境島的生態修復區,為不同鳥類營造更加適宜的生活環境,預計今年年底完工。

“明年春天你們再來吧,看看鳥的新房。”張景興向記者發出邀約。(河北日報記者 馮 陽 潘文靜)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