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多家機構樂觀預測2025年中國車市:以舊換新、智駕升級將持續拉動汽車消費“價格戰”或提前打響

多家機構樂觀預測2025年中國車市:以舊換新、智駕升級將持續拉動汽車消費“價格戰”或提前打響

財聯社記者徐昊    2024-11-29

11月27日訊(記者 徐昊)年底漸近,投資領域對中國汽車行業的關注度持續升溫,包括瑞銀、野村、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對中國車市2025年的發展趨勢給予了樂觀評價。其中,“以舊換新”、“價格戰”和“智能駕駛”成為三大關鍵詞。

今年以來,在“雙新”補貼政策驅動下,消費者購車熱情被激發。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1-24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63.8萬輛,同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長29%,較上月同期增長4%;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6.7萬輛,同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長68%,較上月同期增長7%。另據商務部數據,截至11月18日24時,全國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申請均突破200萬份,合計超過400萬份。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認為,從內需角度看,中國內地實施的“以舊換新”和“報廢置換”補貼政策已初見成效,但2025年政策力度可能會面臨退坡。

“以往來看,刺激政策后常有一年緩沖期以減輕退出沖擊。”鞏旻預計,報廢補貼標準可能從今年的2萬元、1.5萬元降至明年的1萬元、7000元。同時,今年財政預算僅覆蓋半年,但明年需為全年準備,預計總體刺激預算金額不變,但單臺車補貼可能減半。

野村的報告中提到,受惠于政府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2024年中國市場的汽車出貨量高于該行先前預估。野村認為,2025年汽車市場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政策刺激。

不過由于刺激政策的不確定性,瑞銀和野村均提到了相關補貼政策或將提早透支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瑞銀進一步指出,在車企加大產能的前提下,“價格戰”將會持續。

“2025年即將到來,政策熱潮逐漸退卻,新一輪車企價格戰或將于2025年1月出現。”鞏旻表示。

與瑞銀的判斷相近,摩根士丹利報告同樣認為“價格戰”尚未結束。“在傳統淡季的(2025年)一季度,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新車型上市,我們認為價格競爭風險較高。合資品牌為了維持銷量可能繼續進行價格競爭。不過,與往年相比,全行業范圍內的大規模價格戰可能性不大,更可能集中在主力車型或新車型上市時通過增配減價策略推行。”摩根士丹利稱。

11月27日,市場流出比亞迪致供應商降價10%的郵件。盡管比亞迪方面對此回應稱,這是基于公司規模化大量采購對供應商提出的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但市場普遍認為,“價格戰”或將借此再度升溫。

瑞銀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的份額高達14%,,遠高于同期特斯拉的4%,僅低于其他所有面向大眾市場的在華合資公司的25%。

除或將被動參與到“價格戰”,瑞銀和摩根士丹利均在提到“智能駕駛”將是接下來車企積極競爭的領域。

“智能駕駛自動駕駛將成為主要亮點之一。目前硬件端差異化難以顯現,因此智能駕駛系統成為重要考量標準,包括特斯拉FSD落地、無圖導航、去激光雷達及端到端大模型等技術將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推廣。”摩根士丹利認為,對于選購20萬元以下智能電動車來說,這些功能是必須具備的重要考量因素。

“中國車企會爭先恐后的打造更好的車,包括更長的續航里程、更強勁的動力、更好的內外飾、更好的智能化的體驗,以及輔助駕駛方面的優勢。”鞏旻表示,盡管近兩年的融資環境不及2020年、2021年,但智能駕駛領域并沒有看到任何的倒退。

基于上述對汽車消費拉動的因素,三家機構對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均給出了樂觀的估計。

“今年全年汽車銷量預計達到2,6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車銷量可達1,150萬-1,200萬輛,同比增長28%-33%。”摩根士丹利預計,明年乘用車的需求將維持在2,6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車的增長率將在15%至20%左右。

從投資角度,鞏旻認為目前中國自主品牌占全球汽車市場份額約20%、占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約60%,但合計市值僅占全球車企的10%左右。“長遠看,我們對中國品牌的投資是偏樂觀的。”野村也對2025年市場整體需求較保持樂觀,并相信需求可進一步增長。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