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AI讓“無障礙”生活成為可能
給斷臂穿戴上智能仿生手,不僅可以控制手指活動,還能寫毛筆字、提重物。11月19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看到,多款智能設備不僅能幫助殘障人士正常生活,還能讓運動康復更有樂趣。
殘障人士佩戴機械臂可以書寫毛筆字。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攝
在強腦科技展臺,上游新聞記者看到,其展出的智能仿生手,不僅手指活動靈活,還能靠“意念”操控。期間,展臺工作人員還為現場觀眾展示了書法技能,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驚嘆。
展臺工作人員介紹,智能仿生手是一款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高度結合的智能產品。可以通過檢測佩戴者的神經電和肌肉電信號,識別佩戴者的運動意圖,并將運動意圖轉化為智能仿生手的動作,從而做到靈巧智能,手隨心動。同時,智能仿生手可以實現5根手指的獨立運動和手指尖的協同操作,滿足上肢截肢患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常用手勢。此外,強腦科技還推出了智能仿生腿、開星果腦機接口社交溝通訓練系統等,旨在幫助殘障人士解決出行、溝通等方面的難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
人體五感AI藝術療愈設備。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攝
在AI體驗區,一款類似于飛行員訓練滾輪的圓形智能體驗設備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光。將體驗者“固定”在設備上后,打開不同的模塊,體驗者就能自主進行前后左右或360度旋轉,頭戴的AI智能設備還能選擇不同的場景和音樂,增加運動樂趣。
展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中國美術學院文創設計智能實驗室和普利復健共同推出的“旋肌”萬向體驗藝術療愈系統。系統采用了全球首創的萬向懸浮太空圈技術,通過精密的萬向懸浮系統,配合沉浸式VR場景和AI藝術內容,為使用者帶來獨特的藝術療愈體驗。目前該系統主要運用在運動康復訓練中。
同時,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博覽會期間還將展出智能AI耳蝸、手術機械臂等多款醫療智能設備,讓AI幫助殘障人士拓展更多生活場景。
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